学校主页| 我的图书馆 今天是 3月26日 星期一 内蒙古艺术学院图书馆欢迎您!
首页 > 核心期刊

《音乐研究》(双月刊)2018年目录

发布时间:2018-11-06 10:16:3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音乐研究》(双月刊)2018年第五期目录

民族歌剧音乐创作范式的奠基人与完形者——马可歌剧创作生涯历史回顾与当代思考作者:居其宏
从牙牙学语到中国新歌剧的开创者——为纪念作曲家马可诞辰100周年而作作者:周勤如
遥望殷墟——音乐考古与商代史作者:王子初
殷墟随葬乐器补议作者:常怀颖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作者:王清雷、徐长青、曹葳蕤、李文欢、杨  军
鄂西民间手抄唱本音声符号“△”考释作者:孙晓辉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作者:陶诚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作者:李亚
对苦音“三度间音”的形态学描写——基于秦腔与山西四大梆子的比较作者:李岩峰
历史与“历史主义”的碰撞——塔鲁斯金《牛津西方音乐史》核心史观研究作者:洪丁
塔鲁斯金音乐后现代主义叙事的逻辑与内涵作者:班丽霞

《音乐研究》(双月刊)2018年第四期目录

• 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研究
语言、概念、跨学科和中国文化精神——关于建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几点看法作者:王次炤
音乐学叙事的动力——中国传统音乐“乐语”辞典编撰报告作者:萧梅、沈兴
表述·认知·语境——中国民间歌唱表演习语研究作者:朱腾蛟
论中国民间音乐术语的多元特征作者:陈新凤、吴明微
音乐考古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作者:方建军
中国圆形钟源流探略作者:朱国伟
宋初太常寺礼乐职能考作者:杨宝刚
《龙笛要录》版本考证作者:严薇
中国传统祈雨仪式音乐景观及用乐观念探析作者:孟凡玉
“三色”析《二泉映月》作者:刘正维
西方音乐修辞理论的自我论域与理论向度——音乐修辞理论与修辞学关系的思考作者:王旭青
开放、指涉的文本世界——互文性视角中的《游戏》文本解读作者:魏炜
“流浪者”形象在舒伯特作品中的形成原因及艺术内涵作者:聂普荣、冯存凌


《音乐研究》(双月刊)2018年第三期目录

我和喜儿作者:彭丽媛
“鲁艺”民歌采集运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作者:乔建中
国家与民众的共同记忆——改革开放时期传统音乐保护中的国家工程作者:李松
中国学人的身份定位与“局内、局外”观作者:张振涛
无乐何以称礼乐文明——兼议民间礼俗用乐问题作者:项  阳
从世界音乐格局看保护中国传统音乐的必要性作者:张伯瑜
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作品的内容形式创新论作者:王耀华
《管子》五声五音考作者:陈克秀
刘贶《太乐令壁记》新证与辑补作者:亓娟莉
盐题曲考论作者:张建华
胡笳、菰、簌、簌、簌、筚篥名实辨作者:陈文革
萧友梅留德史料再探作者:孙海
近代中国音乐术语的典籍化:音乐类辞书的编纂实践作者:赵庆文、龙伟


《音乐研究》(双月刊)2018年第二期目录

• “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专栏
“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刍议作者:杜亚雄
论音乐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作者:洛秦
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话语构建作者:杨善武
含英咀华聚沙成塔——从两例古谱译解看“同均三宫”理论的实践意义作者:李宏锋
“感应论”音乐美学的理论自觉——《吕氏春秋》《淮南子》《乐记》的论乐理路作者:刘承华
肩水金关汉简中的汉文帝乐府诏书作者:裴永亮
明代王府用乐考作者:张咏春
清代乐书考辨十二则作者:郑俊晖
傅能仁简谱研究作者:徐天祥
陆丰皮影戏声腔传承中的共生与继替作者:林碧炼
叙事、隐喻与身份——大卫·莱福考维茨《听筝》的一种多视角分析尝试作者:邹彦

《音乐研究》(双月刊)2018年第一期目录

• “学科传统与创新”专栏
谈“学科”与“专业”——以音乐院校作曲系的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为例作者:樊祖荫
对传统音乐学科内涵与边界的思考作者:项阳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观念问题作者:任方冰
论中国音乐学研究观念的变迁与影响作者:郭威
回归西方音乐史的研究传统作者:刘小龙
“乐”“音”二分观念与周代“雅郑”问题作者:李方元
戏曲音乐中的多声结构形态作者:陈甜
村落与城镇:麻山锣鼓的场域共存作者:王文君
“物”化的南音——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南音人”口述史研究作者:陈敏红
音乐作品曲式规范的突破与内容表现的关系——以再现二段式为例作者:吴春福、高为杰
亨利·迪蒂耶音高体系构建及“调式音阶”观念研究——从《音色、空间、运动——星夜》手稿谈起作者:王颖
缤纷世界与深居落点——对音乐与舞蹈学构架下交叉学科理论研讨之述评作者:刘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