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身体”音乐舞蹈非遗文化研究与实验剧场项目—“森林文化与歌舞”调研创演系列活动

赵式庆先生有关700首三少民族音像
资料口述访谈
2025年3月25日10:30-12:00,在行政楼3楼会议室,我校成功举办了赵式庆先生有关700首三少民族音像资料的口述访谈,采访者为非遗驿站团队,内容涵盖了对民歌的搜集、整理、数据库构建、田野调查、项目合作等议题。

图1 此次访谈照片
此次访谈的主持人乌兰其其格老师首先对赵先生慷慨捐赠其个人搜集并整理的700首三少民族音像资料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强调了这些资料对于民族音乐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到了丽娜老师在前期资料整理工作中的贡献,以及赵先生对鄂伦春族聚居地进行的深入调查和音像资料采集工作的经历。随后,乌兰其其格老师从数据库构建、传统音乐资料整理等角度,向赵先生提出了若干学术性问题。 赵先生对音像资料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分享了其自2005年起的田野调查历程。在此过程中,他通过与三少民族长者的交流,揭示了音乐文化的诸多方面,涵盖了实地考察的地点、采集的音乐素材以及调查的方法论和内容等等。赵先生强调了在田野调查中采用系统化方法论的重要性,这包括了对记录日期、地点、场合等要素的详细记载以及如何将音乐事件与相关的田野调查背景资料、个人访谈记录等进行有效整合等。 随后,刘玥博士与赵先生针对数据库构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展开了深入探讨,内容涵盖音乐人类学与博物馆学的方法论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实践,特别强调了技术研究在民族音乐传承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对田野调查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讨论,包括调查人员的培训、任务的合理分配以及与传统音乐传承人的合作模式。此外,还着重指出了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强调了音乐、舞蹈、视觉艺术等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共同参与对于研究的重要性。 图4 刘玥博士发言 在探讨研究成果向学术研究转化的途径时,赵先生表示,希望相关音像资料能够为学术界贡献更多研究素材与灵感,并为教育从业者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赵先生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例如校园活动的开展、田野调查的执行、学术出版物的编纂以及短片纪录片的制作等。 最后,乌兰其其格老师对整个访谈的讨论进行了归纳总结,涵盖了实施步骤以及预期成果。研讨的核心议题聚焦于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有效保存与传承策略以及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化对这些文化成果的研究与推广。提出了项目未来发展的潜在方向,包括构建一个更为全面的北方民族音乐数据库。 此次访谈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赵式庆先生个人贡献的肯定,同时也为民族音乐的研究与教育领域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非遗驿站表示,将致力于进一步整理与完善这批音像资料,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努力将这些音像资料转化为有价值和可利用的学术成果与教育资源,进而为构建民族音乐数据库作出贡献。
来源:草原音乐文化传承与研究驿站联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