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为雕塑专业选修课程,是本专业陶瓷造型工作室方向学生学习陶艺创作的限选课程。《实验陶艺创作(思想观念)》是陶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是介入影像媒体艺术、观念装置艺术、视觉材料艺术的综合艺术,在促进当代陶艺介入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陶艺在当代艺术中探索与发展的能力。掌握陶艺与其它艺术形式结合的方法,探索陶艺新的创作形式,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技能和美术知识进行陶艺创新,实验,并尝试以当代社会为背景进行创作的目的。主要教学方法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实验指导,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对优秀陶艺作品案例进行分析。以专项实验训练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陶艺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完成陶艺创作中关于思想观念的实践与实验应用。
内蒙古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赵憨
学生作品
刘怡凡
作品名称:《破土之“牙”》
作品介绍:
作品中,在不同时期牙齿的不同形态从泥土破土而出。从乳牙到恒牙的替换,每一颗牙齿都是成长的见证,也诠释了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人的牙齿和植物共同生长,也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意。本作品展示了生命的延续、变化以及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每一颗牙齿都是生命长河中独特的音符。
贾一凡
作品名称:《新生》
作品介绍:
在破旧的陶罐之中,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它们或有着斑驳的外皮,或存在着裂痕,甚至已经无法再被使用。通过造景,原本破旧的陶瓷罐子仿佛被重新赋予了灵魂,盎然的生机从每一处缝隙中溢出,它们不再是被丢弃的废品,而是迸发出了新生的气息,成为了独特的、充满魅力的艺术品。
雷悦
作品名称:《摆烂》
作品介绍:
四个不同样式的小人都倒立里在破烂的木头上,脚上顶着不同样式的云,用这种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各种人群摆烂的状态,倒立在一块儿的木头上代指不作为的行为,脚底的云代指天马行空的思想。
张明
作品名称:《极衰》
作品介绍:
作品思想,在罐子中填满水,满到快溢出。刚好体现了周易中的俗语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比喻事物做到极点就会衰落。也体现了“物极必反”这个矛盾原理。
白嘉怡
作品名称:《伞中雨幕》
作品介绍:
雨伞通常是用来挡雨的工具,而“雨伞里下雨”打破了这种常规认知。这或许象征着一种无法逃避的困境或者是内心世界的混乱。就好像即使有外在的保护机制(雨伞),但困扰(雨)依然存在于自己的空间中,体现出一种矛盾和无奈的情绪。另一个角度来说雨伞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伪装或者是自我保护的外壳,而里面下雨可能暗示着个人隐藏起来的情绪,如悲伤、焦虑等在这个自我保护的小天地里释放,反映出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的反差。
李晨阳
作品名称:《指纹》
作品介绍:
这件作品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类比指纹,强调了每个人的独特性。就像人们对哈姆雷特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而每个人的指纹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代表着个体身份的独特标识。最后说“‘指纹’是你是他也是我”,意思是这种独特性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它区分着彼此,成为我们各自与众不同的一种象征呀,无论是思想认知层面(如对哈姆雷特的理解),还是生理特征层面(指纹),都彰显着个体的独特价值。
王文慧
作品名称:《绿源守护》
作品介绍:
“绿源”代表绿色的源头,也就是自然环境;“守护”体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决心。从一朵朵美丽的富有生机的花丛逐渐变成扭曲阴暗的异物,仿佛植物也在无声的呐喊……
王飞翔
作品名称《幽山》
作品介绍:
陶瓷立体山水是指将自然山水景观以立体形式呈现在陶瓷上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陶瓷制作的精湛技艺,还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和美感。幽山是由泥板成型制作而成,将瓷泥擀至合适大小,覆盖在提前制作好的膜具之上,在其皮革化后取下膜具,在于其底座用泥浆进行粘结,由于其内部处于空腔状态,要在其底座进行打孔并用泥柱支持上半部分。接下来就可进行修坯、晾坯、补水等步骤。为了让作品呈现出清透似玉、立体生动的视觉效果,最重要的的上釉阶段我选用水墨画上常用的颜色,但用的不是墨而是釉料,在作品上进行水墨山水的绘画。由于釉色与墨汁的的特性不同,所以在绘画时要注意表现出水墨画的笔触感与肌理感。陶瓷立体山作品不仅展示了陶瓷制作的精湛技艺,还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和美感。通过细腻的修坯和上釉技术,再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王志荣
作品名称:《不尽人意》
作品介绍:
通过陶泥拉坯的方式表现出陶艺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表达了人生中常有不顺利,但是还是要勇于尝试,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高旺
作品名称:《轮转》
作品介绍:
本作品从这些陶瓷制品来阐述轮回的概念:在陶瓷制作过程中,泥土经过塑形、烧制等工序变成陶瓷,这一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轮回”。泥土如同生命的原始形态,在工匠的手中获得了新的形态和意义,就像生命在轮回中获得新的体验和成长。而破碎的陶瓷碎片散落在桌上,似乎又象征着一种结束,但这些碎片也可以被重新研磨成泥,再次制成新的陶瓷,这正体现了轮回中结束与新生的循环。在哲学和宗教意义上,轮回通常指生命的循环,灵魂在死亡后会重生进入新的生命形式,不断地经历生死、重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进化,直到达到某种解脱或觉悟的状态。陶瓷的制作和重生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这种哲学概念的一种物质化体现。
薛浩宇
作品名称:《插排暗险》
作品介绍:
该作品由 20个陶泥翻制的插排串联组成,线路纵横交错、毫无规则,呈现出一种看似混乱却又充满张力的视觉效果。一端连接着手机,另一端连接着灯泡,它既能够为手机充电,又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生动地展示了电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而,这错综复杂的连接也在无声地提醒着人们,生活中的用电安全不可忽视。插排的串联可能隐藏着触电等危险,此作品旨在唤起人们的防触电安全意识,让大家在享受电带来便利的同时,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而引发安全事故。
郭雅楠
作品名称:《止战之盼》
作品介绍:
一片狼藉的废墟,硝烟还未散尽,地上是一个个炮弹轰炸后留下的大坑,小女孩孤独地站在其中一个大坑旁,她缓缓抬起头,仰望着天空,天空是灰蒙蒙的,被硝烟染得有些浑浊,小小的身影伫立在那片废墟和大坑之间,天空依旧阴沉,和平什么时候到来呢?
杨旭
作品名称:《彼此之间》
作品介绍:
材料运用了磁铁和陶瓷塑造了当今社会的人们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各种关联 ,像是磁铁一样,同频的人会不可避免地被吸引在一起,因为他们的共鸣是如此强烈,也有的人之间会相互排斥,他们就像同极的磁铁,彼此靠近只会产生强大的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