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内设机构及职责
    • 现任领导
    • 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 研究生导师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党团工作

    • 党的工作
    • 团学工作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美育专栏

    • 美育动态
    • 美育讲堂
  • 评建工作

    • 评建动态
  • 科研创作

    • 获奖成果
    • 学术展览
    • 交流研讨
  • 线上展厅

    • 主题作品
    • 教师作品
    • 研究生作品
    • 本科生作品
  • 校友风采

    • 校友作品
首页 > 线上展厅 > 本科生作品

美术学院2019级书法学专业《中国画技法》结课观摩展

发布时间:2022-07-05 18:49:43  作者:美术学院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有话说 | 分享
  • QQ好友
  • QQ空间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 收藏


前言


为期四周的中国画技法课,对于书法学的同学来说时间不算很长。此次课程从书法学的角度学习中国画重在体会用笔、用墨,而不刻意追求形象。课程以山水、花鸟两个方向为主。花鸟以明清小写意为主,山水以元明清时期小幅山水画为主,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课程首先就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展开,认识理解中国画的本质是以中国文化和哲学为基础,并以此与书法进行联系,指出两者的共性,其中“书画同源”的艺术观念,是具有书写性的线条为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体现提供了表现手段。利用各时期的经典绘画作品以及画理画论展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绘画的“意象造型”、中国画的笔墨构成等方面。再来课程主要以师法古人临摹写意花鸟及山水为主,临摹时追求临本的笔墨表现方式和笔墨精神,强调吴昌硕先生的“画气不画形”,要求学生对临时先对作品的笔墨图式进行分析,并尽量涉及到所临作品作者的时代、身世、艺术观及传承等方面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笔墨规律和表现意图。分析临摹的过程中对用笔的组合方式、顺序、方向,对不同物象不同的处理方式,构图与空白的布置等等,都要明确,透过读画看古人观自然的方式。最后关于题款盖印,重在分析画面构成,丰富画面语言和意蕴,构成画境,形成诗书画印一体的画面构成。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的作品经常令我感到惊喜,未接触过绘画的他们,却从书法用笔的书写性中找到了书法与绘画的共性,画面最终也呈现出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完整格局。希望同学们能从中体会到画画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同学们的思维方式。也感谢你们为这段课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任课教师:武梦璇


云端记录


  课堂作品展示


李孟珍

看着自己一沓沓练习的国画手稿,想起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相到艺术技能的高超非一朝一夕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学画是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急于求成,心急吃不上热豆腐,我相信坚持几年,一定会有一个最终的质的飞跃,一幅幅丹青之作竟然出于自己的笔下,优秀的画作就是苦根上长出的甜瓜。


●



刘书嘉

书画之道,皆在用笔,笔墨成象,要在神气,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研求,愚谓作书画只有日日动笔不倦,久久自有佳境。在经为师指点,当下便悟。


●



韩利沙

通过一个月的课程学习,让我对写意花鸟画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习老师的笔墨运用,注意老师不同的用笔方法和力度,以及老师对写意画中的开合、虚实、层次及构图等重要问题,是收获满满的一门课程,并且也会继续去深入学习,感谢老师的倾囊相授,壬寅拙作望诸君雅正。


●



赵玥

在这一个月的学习当中,我主要对倪瓒的山水画作进行临摹,通过老师的示范与讲解,从不知如何下笔,到逐渐可以看出作者的笔触,再到可以较为深入的去临摹古人的画作,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也让我更加对书、画之间的关系有了不一样的了解。在之后的学习道路中也会继续实践,不断深入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贾佳宁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中国画的基础知识。中国画作为学习书法学的补充学科,给我学习书法带来了很多助益。借助国画的形象性,我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气韵生动”的内涵,同时也也在绘画中学到了更丰富的用笔,这会在我以后得学习中起到很大作用。感谢老师一个月来的悉心教导,我会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黄星 

初次尝试国画,开始完全无处下手,但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有了点点提高,开始明白国画的一些笔法、构图等等,其实书画同源,我不求国画能够有多大的提高,只希望在学习国画后能浅试几幅尚能入眼的作品,并反哺书法就足够了。


●



白娜玮

画之意象变化不可胜穷,约之,不出神、能、逸、妙四品而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杜萍

书画同源,书法和中国画都讲究笔法墨象。在这四周的学习时间中,我多选择徐渭的花卉去练习临摹,草木有情,在笔墨中体会花草树木的兴衰枯荣,感受古人以笔墨传达出的生命与灵性。时间虽短,但收益颇丰,很感谢武老师这段时间的指导,让我学到了一项新的技能。


●



海永龙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些粗浅的认识、体会。国画能够体现独具特色的形式魅力。笔墨是国画的精髓, 通过浓淡、干湿、疏密表现出节奏感和气韵感。国画以形写神、重在写神。我明白了赏析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这就是意境境界。总之,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同对于墨的感受,也能在书法上面融会贯通。


●



王麒然

一草一木皆有情,一云一溪皆是景,学习过程中感受了国画独有的灵动和韵味,到国画中的色、形表现,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


●



刘梦甜

这次的课程是我首次系统的去学习国画,收获颇丰。每完成一幅习作,不论瑕疵多少、不足多少,也都是新的尝试。其笔法与书法相通,对于书写的运笔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



朱梦梦

在武老师的教导下,逐渐突破自我,第一周的画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未能体会到花鸟画是需要写的,第二周找到书写状态,但仍在画形 无笔意,后面两周逐步找到笔意,还明白了自己的短板,布局章法等等,想要不断突破自我,还需加倍努力,克服弊端。


●



张懿扬

首先,特别感谢武老师的悉心教导,经过一个月对于国画的学习,像我这样一点也没有绘画天赋的人,对国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次的观摩作品主要以吴镇的竹子和陈淳的花为主,陈淳的花使用了他独树一帜的“一花半叶”的绘画特点,淡墨晕染甚至寥寥勾勒几笔,但是却没有造成画面不完整的感觉。这一个月课,我画的最多的就是吴镇的竹子,其笔墨变化丰富,竹竿与竹叶刚劲有力,层次与空间协调恰到好处。最后,望在以后的学画过程中,可以学有所获,更上一层楼!


●



张良之

学习中国画让浮躁的自我安定下来,手中的毛笔书写着直与曲、疏与密、浓与淡的关系。思绪随着枝干的生长、山石的脉络在纸中游走,在水与墨的氤氲中荡漾开去。


●



王艺雯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书家、画家,不妨共同玩味其意。


●


杨睿

国画的课程进行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有限时间里自己学到的东西很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要学的东西还有更多。国画给我的感受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达,要自己慢慢体会的。平时的练习使我意识到构图、笔墨是写意花鸟的两个极重要的方面。在四周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在绘画时我们对我们要临摹的画要先去读懂它,切不可盲目下笔,其次,下笔要肯定,不可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并且要注意中锋运笔,下笔要有劲,最后,要控制好笔肚里水分的多少,这同样也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



赵方煜

通过几周学习中国画的课程,我体会到了许多国画的魅力,国画能够体现独具特色的形式魅力。笔墨是国画的精髓, 通过浓淡、干湿、疏密表现出节奏感和气韵感。书画印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绘画效果,使得画面更有思想性和美感。毛笔和宣纸是国画最具魅力所在,使国画独立并屹立于世界、重在写神,既描绘传达人的气质、气息、本质及神韵,又通过画面的整体效果,体现作者创作以及审美体验中的精气神,使人们向往潇洒不拘、 高远放达的悠闲生活,崇尚贴近自然的清野闲趣。

希望日后能不断的成长达到一个新境界!


●



胡园园

中国书法与中国画自古以来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赵孟頫曾有《秀石疏林图》自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提出“书画同源”,又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 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提出“书画同体”,足见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次的中国画基础带我们领略到了与书法相伴相生的中国画的魅力,收获颇丰。


●



朱博琛

对于我来说,国画是之前从没接触过的全新领域。从刚开始的无处下笔,到结课时可以临摹出一幅较为完整的花鸟作品,真的是受益匪浅。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单单学会了花鸟画的基础技法,也是求浆得酒收获颇丰,进一步提升了用笔的技术。看到自己能完成几幅较完整的小品,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我将多加钻研,不断练习,努力在国画及书法上更上一层楼。


●



朱彤彤

峰岫群立,楼林偕隐。长桥衡陈,亭阁凝伫。渔舟吹扬、远帆贞孤。笔简形真,勾廓爽利。墨色之变,叠染次第。湿枯无常,色润鲜生。虚旷参酌,淡雅极畅。苍柏簇,启于宿墨;林池合,借于熊白。悬崖飞泻,势如奔马。仰见天台,云气环绕。山径曲折,俨若入云。游人久稀,零星野下。目尽之所,千仞之渊。夏兰渚曰:“院中人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观禹玉所作,远景者:勾面、衣为人,饰檐、墙为楼;近景者:衣匀貌健,举止精当。厚意留色,不失神韵。余好临画, 十得五六。神采笔踪,不失其贯。含情传真,不有乖实。


●



李文赫

自吾习国画以来,我认识到了在一副完整的国画作品中意境与境界的重要性,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我认为在我学习国画的历程中,最为重要的感悟之一便是摆脱国画之中的世俗化追求一种超脱清新淡雅的境界。而这一点不仅对于掌握中国画的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还对自己的审美能力以及顾及国画意境全局摆布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考察。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特立功

壬寅之岁,自春至夏,疫情磨人,我院师生虽困斗室,而不废教学。四周基础国画让自己也开拓了技能,虽然学画功夫还远远不够,但四周的课堂是难忘的,感谢老师的付出让我在其中学到了不少,深知学无止境,今后会更加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


●



卢延琨

本学期第一次接触国画,认识了国画当中的五笔七墨,初步学习了山水和花鸟的画法,理解了书画用法同源,为以后的书法的学习开拓了新思路。


●



刘丁元

首先要感谢武老师四周的悉心教导,为我们答疑解惑,带领我们进入中国画这精彩的美术领域。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画种,与西洋画最大区别便是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依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国画还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七墨,即:浓、淡、破、泼、积、焦、宿。作为中国独特的画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皆阴阳相结合,自然,中国画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我认为国画的特点便是要表现“气韵”、“境界”。其中山水画更好的能够体现“气韵”、“境界”。黄宾虹先生曾讲:“国画艺术本是无不相通的。先有金石雕刻,后有绢纸笔墨。书与画亦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贯。虽音乐、博弈,亦有与图相通之处。”书画同源,我将继续努力修行。


●



武卓宣

为期一月的中国画学习结束了,在此之前我从未学习过中国画,但对于一直以来学习书法的我来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因为中国画是讲究以书法入画的,以线造型,用独特的书法用笔勾勒出物象的造型,线条的节奏变化,用墨的干湿浓淡,都与书法密不可分,通过中国画的学习,也可以可以更好的理解书法创作的意境画面,所以这一个月不仅是学习了中国画,也也启发了我对书法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上一篇:美术学院2019级美术学专业《现代艺术创作实... 下一篇:美术学院2020级版画班《绘画材料与技法》结...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
  • 天津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5-2020 Jice90.COM 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大道(云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