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内设机构及职责
    • 现任领导
    • 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 研究生导师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党团工作

    • 党的工作
    • 团学工作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美育专栏

    • 美育动态
    • 美育讲堂
  • 评建工作

    • 评建动态
  • 科研创作

    • 获奖成果
    • 学术展览
    • 交流研讨
  • 线上展厅

    • 主题作品
    • 教师作品
    • 研究生作品
    • 本科生作品
  • 校友风采

    • 校友作品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美术与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025年秋季写生作品展(中国画方向)

发布时间:2025-10-20 12:04:00  作者:美术学院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有话说 | 分享
  • QQ好友
  • QQ空间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 收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言

图片
图片


        一年一度的写生展如期开展。这是围绕着一门专业硕士研究生《主题写生与艺术考察》课程而开展的写生教学活动。

         对于画画人或画家而言写生很重要。到大自然中写生,先观察、观想、观照,要懂得“静观妙悟”。它不仅单纯提高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画画技巧。更重要的是陶冶自己,提高细微的观察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现场体验感,并提高综合审美素质。

       唐代画家张璪最早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艺术创作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同时也需要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核心是:艺术创作需向外学习自然万物,再结合内心的感悟与构思,二者结合才能诞生好作品。外师造化:“造化”指自然万物,强调艺术不能凭空想象,要以现实世界为根基,通过观察、学习自然(如山水、花鸟、人物)获取创作素材和灵感,是创作的“源头”。中得心源:“心源”指艺术家的内心思想、情感与审美,意味着创作不是对自然的简单复制,而是要经过内心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赋予作品主观情感与精神内涵,是创作的“灵魂”。

        通过本次展览观摩同学们的写生作品能够感受到他(她)们的真诚、真情和真心。画画是一种感觉,一种对自然的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是内心精神情感的外在物化。

        我相信2024级硕士研究生们画儿画的越来越好。


       中国画方向负责人:孙玉宝

2025年10月


#写生作品#

图片


梁嘉惠

指导老师:孙玉宝

通过这次宝贵的写生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国画是一种与自然的共生,它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描绘,更是对内在心灵的反映。似乎有一种静谧的力量在流动,它让人感到宁静,也让人产生对天地、对生命的敬畏。那是一种与自然、与自我相融的感觉,仿佛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可以在一纸画卷中找到答案。这种感受,也许就是国画真正的力量所在。

图片

《悠悠岁月1》70cmX50cm

图片

《悠悠岁月2》70cmX50cm

图片


赵恩贺

指导老师:格日乐图

写生是画家直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再与传统笔墨相结合的重要创作方式。因此,在这次去正蓝旗写生的过程中,我意在体会大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并试图将之赋予纸上。草原与蓝天白云将天地分割,颇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境。我不能做风景的“复印机”,而是以笔墨为桥将笔染黄昏的安宁,以墨点描绘草原的广阔,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图片

《芳草萋萋》50cmX50cm

图片

《落日熔金》50cmX50cm

图片


王紫薇

指导老师:杨子

这幅写生创作以草原游牧场景为对象,借蒙古包、牧群、山峦等元素,融合传统水墨技法与色彩的魅力,呈现游牧文化与自然的共生之美。意在定格草原生活的宁静诗意,以具象画面传递对地域人文的敬意,探索本土艺术语言在表现游牧题材时的韵味,构建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图景。

图片

《锡林郭勒:荒草与远山的私语》90cmX60cm

图片

《远山牧歌》100cmX50cm

图片


张丹

指导老师:格日乐图

写生是深入自然、观察体悟的过程。此次写生真切体会到“大自然是最伟大的导师”。在创作中,我经历了“看山是山”的直观描摹,到“看山不是山”的主观提炼,力求回归“看山还是山”的本真表达。这次实践让我对国画有了全新认知——技法不是束缚,而是通往自由表达的桥梁。

图片

《草原·秋韵一》100cmX50cm

图片

《草原·秋韵二》66cmX33cm

图片


李敏

指导老师:孙玉宝

《迟夏》与《早秋》用工笔细描定格了夏秋之交的诗意瞬间。蓝绿色调晕染出夏末的清寂,而那抹醒目的黄色则是早秋的信使。一柔一烈,在对比中诉说着时光的悄然流转。


图片

《迟夏》78cmX56cm

图片

《早秋》78cmX56cm

图片


何之琳

指导老师:杨子

这次写生以水墨技法描绘锡林郭勒草原,是想打破传统山水的程式,在草原的辽阔与苍茫中探寻水墨语言的新可能。以浓淡墨色铺陈草原的层次,树木、屋舍、远山在水墨晕染间,既保留草原的雄浑气象,又赋予其东方写意的空灵,试图在笔墨间定格草原独特的气韵,让观者于黑白灰的交织中,感知草原的质朴与悠远,也展现水墨在表现不同地貌时的包容性与生命力。

图片

《草原新韵·水墨牧歌》90cmX60cm

图片

《草原墨韵》70cmX50cm

图片


张丹

指导老师:荆建设

本次写生作品以苍润笔墨绘就老牛湾胜境,远山含黛,近水笼烟,墨韵浓淡间流淌着诗性空灵,又见云山浑融之象。作品以气驭形,留白处隐现千岩万壑,飞白间恍闻黄河奔涌,引观者步入可游可居的画外之境。

图片

《渡青山》80cmX60cm

图片

《清波一抹》80cmX60cm

图片


李娜

指导老师:荆建设

以“墨色”为统摄核心,融合老牛湾崖、水、峡实景:用焦淡浓墨勾勒崖壁肌理、铺陈碧水、点染小舟与大丽花,借“围”“绕”“映”呼应构图与虚实。保留笔触痕迹又借叠染造朦胧,不泥于写实,既显地貌雄奇静谧与清幽,又以花卉破墨色沉郁,平衡写实与写意,传递湾畔安逸鲜活意境。

图片

《墨韵大丽映牛湾》180cm×97cm

图片

《墨写老牛湾·崖峡幽境》50cm×50cm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美术与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2025年秋季写生作...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
  • 天津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5-2020 Jice90.COM 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大道(云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