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内设机构及职责
    • 现任领导
    • 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 研究生导师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党团工作

    • 党的工作
    • 团学工作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美育专栏

    • 美育动态
    • 美育讲堂
  • 评建工作

    • 评建动态
  • 科研创作

    • 获奖成果
    • 学术展览
    • 交流研讨
  • 线上展厅

    • 主题作品
    • 教师作品
    • 研究生作品
    • 本科生作品
  • 校友风采

    • 校友作品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美术学院2024级绘画(版画)专业《风景写生》结课观摩展

发布时间:2025-10-19 20:57:00  作者:美术学院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有话说 | 分享
  • QQ好友
  • QQ空间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 收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美术学院

2024级绘画(版画)

《风景写生》





前言

      《风景写生》课程是版画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共4周128课时。本课程通过户外写生训练,从空间归纳、黑白节奏、景物概括、画面组织等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与创作方法,进而对构图、技法、空间层次等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把控画面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合理运用造型语言表达绘画感受的能力。该课程重在解决风景写生的基本问题,这其中亦包括对绘画技法、形式语言以及对自然的感受与个性表现的训练。其实质是对自然、生命心相合一的交融与体验。如何将对自然的描摹转化为对艺术的表达,是该课程的难点所在。作品的感受性、精神性、趣味性、生动性成为风景写生课程的重中之重。本次写生,我带领版画专业的学生前往扎鲁特旗和正蓝旗写生基地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写生训练。课程教学通过白天写生、晚上专题讲座与作业点评的形式交替进行。通过四周的摸索和努力,学生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渐入佳境,共计完成了400余幅速写作品。作品尚显稚嫩与不足,但已然能够感受个性特色与发展趋势。在此,筛选每位同学的一到两组作品作为教学总结展示于此,希望得到业界同仁的批评指正。  

图片


             指导教师:德力格仁贵

2025年10月






#01

图片

写生记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

图片

学生作品

图片



1

李馨祎

图片
图片

      在扎鲁特旗与正蓝旗的写生之旅,是笔尖与草原的深情对话。二十余幅针管笔速写,不仅是我对草原风光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初入扎鲁特旗,广袤无垠的草原便震撼了我。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散落,洁白的蒙古包似繁星点缀,牧人策马奔腾的矫健身影,勾勒出一幅灵动的草原生活画卷。我迫不及待地拿起针管笔,将这鲜活的场景凝固在画纸上。线条时而流畅舒缓,描绘草原的辽阔;时而顿挫有力,刻画骏马的英姿。转战正蓝旗,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元上都遗址的残垣断壁,在岁月的侵蚀下更显沧桑。我用细密的线条,细细描摹城墙的纹理,试图探寻曾经的辉煌。当地的民俗风情同样令人着迷,热情好客的牧民、精美的手工艺品,都成为我笔下的素材。这次写生,我不仅提升了速写技巧,更深入感受了草原文化的魅力。每一幅速写都是一段独特的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曲召然

图片
图片

      支起画板,第一次如此长久地凝视这片熟悉的风景。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画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努力地观察,试图将每一片叶子的形状、每一块石头的纹理都精准地捕捉。起初,我执着于形体的准确与色彩的还原。然而,当我渐渐沉静下来,才真正地“看见”:看见微风拂过时树梢温柔的摇曳,看见溪水流淌中光线的闪烁不定,看见远山在那抹蓝色中蕴藏的丰富层次。自然并非静止的照片,它是充满呼吸的生命体。手中的笔不再仅仅是复制工具,而成了我与自然对话的桥梁。我不再追求分毫不差,而是尝试去理解山石的骨骼、树木的性格。这一刻,写生不再是简单的摹仿,它是一场专注的冥想,一次对观察力的重塑,让我重新学会了如何真诚地去看待世界。当我放下画笔,才发现收获的不仅是一幅习作,更是一段被阳光、微风和色彩浸润的宁静时光,以及一颗对自然万物更为敬畏与敏感的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

苗凯奕

图片
图片

      原想快点画完,却在慢描中静下来。原来不用赶进度,盯着线条慢慢走,心里的慌乱也跟着散了,这比画完更值。画得慢,倒摸清了自己的节奏。不用急着追细节,等画面慢慢冒出来,才懂画画是跟自己、跟景色慢慢和解的事。手酸了也没加速,反而越画越沉心。慢下来才发现,抓不住的急景,会顺着笔尖的缓劲,悄悄留在纸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

王艺璇

图片
图片

      这次写生我们先去了扎鲁特旗又去了正蓝旗,去领略了草原风光。我们主要运用线描速写风格快速完成一幅作品,用疏密,粗细,构图,元素来组成一幅画,领略着风景,去找最合适的构图,感受着动物、风景的结构,也用自己当时写生的感受完成这些作品。蹲在草丛边画野花时,微风拂过带来花香, 耳边是虫鸣与鸟鸣交织的声响,这种与自然相融的状态,让创作少了几分功利,多了几分纯粹。起初总想着精准复刻眼前的景物, 可越刻意越僵硬,直到放下执念,任由目光追随流云的轨迹、花瓣的弧度,将当下的感受落笔于纸上,画面反而有了灵气。写生教会我的不仅是技法的提升,更是观察世界的方式。每一笔线条、每一块色块都是与自然的对话,也是对生活的注解。当画作完成时,收获的不仅是一幅作品,更是一段与光影、与自然、与内心独处的珍贵时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

伊特和乐图

图片
图片

     速写写生的核心,是让眼睛、大脑与手形成即时对话,在有限时间里剥离繁杂,抓住对象最鲜活的“灵魂瞬间”。于我而言,它从不是机械的复刻,更像一场与世界的即兴交流。街头卖花老人褶皱里的笑意、午后光影在墙面流动的轨迹、风吹过时树梢颤动的弧度,这些稍纵即逝的细节,唯有放下对“画得像”的执念,用快速的线条去追、去记,才能留住那份未经修饰的生动。写生时,整个人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当下——耳边的车流声、空气里的草木香,都成了创作的一部分。那些在画室里画照片时容易忽略的生动细节,在自然中会主动撞进眼里,让每一张速写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时光切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

方梦琪

图片
图片

     经过这次的写生不仅提升了我的色彩感知与造型能力,更让我明白艺术从不是闭门造车,唯有走进生活、贴近自然,笔尖才能流淌出有温度、有生命力的作品。这段时光不仅练了技法,更懂了“写生”不是复制风景,而是把风的温度、云的轨迹,藏进每一笔线条里。往后再拿起画笔,眼前大概会多一份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热爱。在老师的指引下,我逐渐学会了“取舍”与“观看”。我不再贪婪地想要记录一切,而是学着眯起眼睛,寻找最能打动我的主体——或许是古屋墙角一束倔强的光,或许是溪水中几块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我学会了倾听色彩的语言:天空的蓝并非孤立的色块,它融合了云的灰白与远山的青黛;树叶的绿也饱含着阳光的金黄与阴影的幽蓝。画笔不再是冰冷的工具,它成了我触探世界的指尖,每一次涂抹,都是我与风景之间一次温柔的交流。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爱继续提高自己绘画能力 不断取得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

孙百盈

图片
图片

为期数周的写生课结束了。此次写生的核心目的,是离开画室,直面自然与生活,通过亲身观察和现场描绘,捕捉最鲜活、生动的感受。我最大的收获不是画技的提升,而是学会了如何"看见"。我不再只是被动地看风景,而是开始主动观察光影的舞蹈,聆听风的形状,感受万物的呼吸。自然不再是平面的图像,而成为充满生命力的对话者。我学会了用画笔与这个世界真诚交流,在取舍中表达最真实的感受。这段经历让我重新发现,世界本就是一幅生动无比的写生。更重要的是,写生磨练了我的心性。在安静的观察中,时间慢了下来,我能更深刻地感知周遭环境的呼吸。当全身心投入一幅画时,内心会获得一种难得的平静与专注。写生画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对世界的理解,对自我的修炼。它教会我,艺术源于生活,而美的发现,永远在路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8

敖民仓

图片
图片

      一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合上画板时,草原的风还在耳边打转,这堂走出画室的写生课,比任何一次室内教学都更让我震撼。起初面对无边无际的绿,我竟有些手足无措——没有画室里固定的静物,没有照片里定格的光影,只有不断流动的风、缓缓移动的云,还有远处时隐时现的马群。远处的牛群明明看着缓慢,下笔时才发现它们总在悄悄移动,刚画好的轮廓转个身就变了位置。我索性不再执着于精准的形态,改用短而轻的笔触勾勒羊群的动态,倒意外画出了它们低头啃草时的慵懒。原来自然的细节从不在“大景”里,而在俯身可见的角落。我试着抛开“画得像”的执念,用粗犷的线条表现草原的辽阔,用渐变的绿晕染草色的层次,连风掀起画纸时留下的歪斜线条,都成了画面里最生动的印记。结课时夕阳西下,看着画纸上带着泥土气息的草原,突然懂得:写生课教会我的不只是绘画技巧,更是用眼睛捕捉美好、用心灵感受世界的能力——原来最好的作品,永远藏在与自然坦诚相对的瞬间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9

李沅育

图片
图片

      在写生过程中,我尝试着用画笔捕捉这里的每一处细节,从草原的轮廓到肌理,从光影的变化到色彩的搭配。每一次落笔,都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艺术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构图、黑白大关系处理运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每一处风景都有其独特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这次写生之旅让我更加明白了艺术与自然、文化的紧密联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真正深入生活,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回顾这次写生之旅,我深感收获满满,也让我亲身感受了草原的美好与魅力。这次宝贵的写生之旅,它不仅让我在绘画上有所进步,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升华。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这次难忘的经历,将其化为动力,我会将这份感悟和体验融入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追求更完美的作品呈现。

图片
图片

10

沈明星

图片
图片

      这次写生,我们去到了锡盟的蓝旗和通辽的扎鲁特旗。这是我第一次写生,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在乡村中和田野上时,风把速写本吹得哗啦响。我用一根黑色速写笔将我看到的景色画出来,树林缝隙中的玉米地和山脚下的小村落都别有一番滋味。牛群从远处挪来,画笔在纸上扫过的痕迹,刚好接住它们踏起的碎土——原来黑色不只是阴影,还能是牛毛沾着的枯草。我们沿着田地走,把小溪边的歪脖树画进纸上,刻意留了几笔飞白,那是风穿过枝桠的形状。写生到后来我忽然懂了,黑白从不是色彩的缺失,而是把草原的辽阔、乡村的拙朴,都滤成了最实在的线条——就像脚下的土地,不用花哨的颜色,也能让人记住它的温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1

郭若涵

图片
图片

    当笔尖触碰到画纸时,草原的风正带着青草的气息掠过指缝。蹲在敖包旁选景,视线所及之处,绿色从脚下一直铺到天边,被云层压得很低的天空在远处与草地相接,分不清是蓝染了绿,还是绿融进了蓝。起初总想着勾勒出每一根草的形态,可风一吹,整片草原都在流动,铅笔在纸上急追,却只抓住了晃动的光影。后来索性放下拘谨,用粗犷的线条铺陈草地的起伏,以淡淡的蓝灰渲染天空的辽阔,反倒捕捉到了草原的神韵。牧民的蒙古包冒出袅袅炊烟,远处的羊群像散落的珍珠,这些鲜活的元素让画面有了温度。三个小时的速写,手上沾了颜料,裤脚染了草汁,心里却被这纯粹的天地填满。原来最好的写生不是复刻风景,而是让自己成为风景的一部分,用画笔留住风的形状、光的颜色,还有那份久违的自由与安宁。

图片
图片

12

张紫琳

图片
图片

  车轮碾过最后一道草坡时,我才惊觉笔尖已盛满十四日的风。初到时觉得草原是平铺的绿毯,待晨光把蒙古包的影子拉得细长,才发现每株针茅都有自己的姿态——有的裹着晨露垂向大地,有的迎着风把穗子举得老高。最难忘是雨后的傍晚,彩虹斜跨天际,羊群从云影里钻出来,像撒了把碎盐在绿绸上。我蹲在坡上赶画,牛粪火的暖香混着青草的潮气扑在脸上,远处牧民的歌声裹着风飘来,笔尖竟跟着颤了颤。从前总在画室里摹拟光影,此刻才懂,草原的绿是会呼吸的——正午是炽烈的翡翠,黄昏是揉了蜜的橄榄,就连夜里,月光下的草色也泛着清浅的银蓝。这十四日,我没画出草原的十分之一美,却把心留在了这片会动的风景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13

武乐

图片
图片

      这次的写生课让我真正走出了刻板印象的画画。面对真实的光影和复杂的写生环境,我学会了先观察再下笔以及如何概括主题中心区域,并且发挥主观性来刻画画面,用“对比”的方法来确定主体的比例和位置。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取舍”的重要性。我的认知不再是把看到的大场景完完全全都画上去,而是先抓住大的明暗关系和整体氛围,突出要表达的主题和周边环境的衬托,再逐步深入细节来用各种线条表示。当然也遇到了问题,比如画面容易简单,线条也只是长短线条没有粗细、疏密变化,因此不能表达真实立体的效果。没有突出没有衬托,次要东西抢眼,老师提醒我要建立明确的明暗交界线,并注意保持画面的整体感,这让我受益匪浅。总而言之,写生不仅提升了我的绘画技巧,更丰富了我对大自然的体验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4

王俐潼

图片
图片

      在扎鲁特旗和正蓝旗让我亲身感受到来自草原的独特风光,在这段时间的写生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太阳位置的移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使我在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不同的风景作品。这次写生经历让我明白了,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模仿,更是对内心感受的表达。每一幅画都蕴含着画家的情感和思考。这次写生经历让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更让我学会了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美好的事物。而写生让我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发现自然中的美,去感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写生提升了我的审美,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它教会我们细致观察、耐心创作,并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同时深化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感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5

苏日古格

图片
图片

      站在无垠的草原上,第一笔落下时竟有些手足无措——画室里规整的构图、预设的色彩,在这片辽阔天地间完全失了准。没有窗框的限制,只有风卷着云在天际线游走,远处的羊群像散落在绿毯上的碎雪,低头吃草时,连草叶的晃动都带着韵律。我索性放下画板坐在草地上,看阳光从炽白变成暖金,把草色从浓绿晕染成浅黄。从前总纠结于线条的精准,此刻却学着用大面积的色块捕捉草原的呼吸:用掺了灰蓝的颜料画远处模糊的山峦,用短促的笔触表现风吹过草甸的起伏,连天空都不再是单一的蓝,而是藏着云影的淡紫与浅灰。当最后一缕霞光落在画纸上,我忽然懂得,草原写生画的从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风的方向、光的温度,是人与自然相遇时,心底那份被辽阔填满的悸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6

谭元鹏

图片
图片

      此次外出写生,于我而言是一段格外舒心且充实的时光,清新的自然景致与专注的创作氛围,让每一刻都充满意义,也让我由衷感激这次难得的机会。作为一名经历过高三美术集训的美术生,此前我的创作重心多围绕考试方向,风景速写几乎是空白领域,即便有过外出写生经历,也始终聚焦于色彩风景,从未系统地用线条捕捉自然之美。这次写生,恰好填补了我的短板。起初落笔时,线条仍显生涩,不够流畅自然,但随着对光影变化、景物层次的不断观察与刻画,我逐渐找到手感,笔下的树木、山石也慢慢有了灵气。清晰能感受到,这次写生带来的进步并非微小积累,而是实实在在的突破,让我对风景速写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悟。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深耕,不断打磨技法,努力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7

韩柏枝止斗

图片
图片

      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写生,是一场心灵与自然的深情对话。站在无垠的草海中,远处天际线与地平线交融,蓝天白云下,羊群点缀着绿色绒毯,风吹过,草浪翻滚,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像一幅天然的画卷,等待着画笔去诉说。提着画板,选一处高坡坐下,我凝视着眼前的一切。远处的蒙古包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近处的野花在风中摇曳,色彩斑斓却不张扬。画笔在纸上滑动,我试图捕捉云影的流动、草原的呼吸,还有那份让人心旷神怡的辽阔感。每一笔都像是与这片土地的对话,记录下它的壮美与宁静。写生在这里,不仅仅是描摹风景,更是感受内蒙古的灵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

许可

图片
图片

      这次写生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不断的写生中,许多疑问都有老师和同学对我跟我对我进行帮助。嗯,同时在在这次不断出行的学生中,也提高了我的艺术审美水平和绘画水平。十分感谢一路走过来的老师和同学。同时,大自然的风景也治愈了我的情绪方面,同时,在作品创作中,写生也赋予了我许多艺术创作方面的灵感,让我对这个时间有了艺术的眼光。不仅在绘画领域我有了进步,同时我也在不断的请教老师的过程中不断进步。风景写生不仅仅是为了锻炼绘画水平,同时也是为了提升我们的艺术审美和对大自然的看法。所以我很感谢学校能安排这次写生活动,如果之后还有多多参与,同时,老师也是我们写生路上的引路人。他不断教会我们写生绘画的技巧,同时也教授我们构图的思路,让我们对创作作品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嗯,同时也在写生中不断提醒我们的取景角度,在不断的变换角度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审美感。不仅如此,写生不仅仅是让我们提升绘画水平的关键机会,同时也是提升团队凝聚力的一项集体活动,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感情,让我们在之后的学习路上更加团结。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美术学院2024级绘画(油画)1班《风景写生1...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
  • 天津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5-2020 Jice90.COM 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大道(云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