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光彩与力量:美育自觉之路
美育在塑造审美人格、鼓励道德思辨、引导多元价值评价、开拓多种生活方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更高层次的审美自由与创造活力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新时代,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立足民族文化美学与时代生活的特点,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与全球视野下的美育自觉之路相结合,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为创造力的迸发和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天真之气是创造力的生命
何谓“天真之气”?《庄子·渔父》曰:“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未受礼俗影响的本性被称为“天真”。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的“天真”亦指心地单纯、朴实无伪。天真之气,是一种朴素而自由的天性,与生命之初的那种未经雕琢的纯一和无限的可能性相关。
南宋 马远 《西园雅集图》(局部)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
通过涵养天真之气,我们能够保存生命的火种和创造的活力。这是因为创造源于人的生命中那种对未知的渴望,是人的自由意志的体现,是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和生命个性的鲜明反映。黑格尔说创造体现了真正的主客观的统一。创造不同于主观任意性,它是创造者对客体对象的深刻理解和审美把握。创造者通过运用规律,将个性体现在创造物之中,创造出让人感到新颖又能被人理解和运用的作品或发明。可以说,天真之气就是个体生命与创造活力的同一性的必要的底色。
直觉是创造力的灵魂
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认为,科学和艺术的认识与直觉有关。爱因斯坦就曾这样描述直觉:“艺术品的理解应该采用直觉的感受,而这种直觉与科学直觉是一致的。”《辞海》对“直觉”一词的解释是:一般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
一直以来,对直觉有众多不同的看法。如17至18世纪,西欧的唯理论者把直觉看作是理智的一种活动,或认为通过它即能发现作为推理起点的无可怀疑而清晰明白的概念(笛卡尔),或认为它是高于推理知识的理智能力,通过它才能使人认识到无限的实体或自然界的本质(斯宾诺莎),或主张它是认识自明的理性真理的一种能力。现代西方哲学家如柏格森等则认为直觉是一种先天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体验能力。他们把哲学和理智对立起来,强调人的直觉和动物的本能类似,运用直觉即可直接掌握宇宙的精神实质。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认为,直觉是长期思考以后的突然澄清或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魏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美育与直觉密切相关。美育的过程是情感解放的过程,可以解放无意识,能够使人得到适当释放和文化提升,从而减轻对深层心理活动的压抑与束缚,使之不断受到激发。而创造活动的自发性正源于深层心理冲动的自由涌现,它在本质上是非唤起性的,不能靠意识的控制或努力来达到,所以只能靠直觉的力量,而美育正是解放天性与促进直觉迸发的最好手段。
美育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在科学创造中以美引真的可能性,体现了人类精神的高度一致性,也是美育、智育协同发展的基础。放眼全球,很多国家已认识到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推进,以推动本国科学的迅速发展。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天赋,应当做更多的工作去发现、从最早年级起便开始发展学生的直觉天赋”。可以说,美育在创造力方面的贡献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
本文节选自《美育》2021年第6期
《生命的光彩与力量:美育自觉之路》(作者: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