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第十九届“挑战杯”校赛来啦|参赛必读

发布时间:2025-02-27 22:59:2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按照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相关工作要求,校团委拟于2025年3-4月组织开展校内选拔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赛事简介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社科院等组织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学术科研类竞赛,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竞赛设置1项主体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项专项赛:“揭榜挂帅”专项赛(2024年11月已举办);2项配套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红色专项活动。

二、竞赛内容(注意:以下第三和第六个类别是我校学生可重点考虑申报的类别)

主体赛参赛作品包括科技发明制作、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三大类,配套活动参赛作品包括“黑科技”展示活动、红色专项活动两大类。

(一)科技发明制作类

1.作品分类分成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旨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解决重大技术难题。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为社会带来便利和实用价值。

2.作品要求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1)、科技发明说明书和作品专利、论文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

3.作品考察重点侧重考核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二)自然科学类论文

1.作品分类以自然科学论文的形式参赛,仅限本科生参与。

2.作品要求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2)、论文内容说明书和论文原文、期刊封面、录用通知或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

3.作品考察重点: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

(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类(注意:该类别是我校学生可重点考虑申报的类别)

1.该类别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

发展成就:可以着眼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自立自强等;

文明文化:可以着眼于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传播等;

美丽中国:可以着眼于绿色低碳、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清洁利用等。

民生福祉:可以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疫情防控等。

中国之治:可以着眼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完善社会治理等。

2.参赛作品总体要求:参赛学生围绕以上各组别参赛内容,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深刻认识国情,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品要求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3),15000字以内的社会调查报告,同时附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访谈记录、实施效果、新闻报道等相关附件。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四)“揭榜挂帅”专项赛道

2024年11月,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已经进行完毕。

(五)“黑科技”展示活动

1.作品要求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4)、申报说明书和作品专利并附作品专利、论文查新报告、应用证明等相关附件。

2.作品考察重点针对前沿领域、或具有高精尖色彩、或会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让人感觉出乎意料的,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或应用前景)的实物或者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或充满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的,灵活创新运用学习接触到的科学知识的,体现了严谨、开放的科学思维的,能够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小”问题的,具有一定创意性、趣味性的实物或者技术。 

(六)红色专项活动(注意:该类别是我校学生可重点考虑申报的类别)

1.作品要求参赛形式为申报书(附件1.5)、时长5分钟以内短视频(视频格式:MP4,视频分辨率:1280*720、1920*1080)、5000字至10000字之间的调研报告。

2.学生实践成果可以是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视频作品或其他丰富形式。支持学生依托近两年内 (2023年7月至今,参加过的符合要求的自身实践经历,经过沉淀提炼、深度思考,完成新的实践成果,参加到活动中来。最终作品应该是既有短视频(时长5分钟以内),又有调研报告(字数在5000字至10000字之间),两者为1件整体作品的优秀作品。

3.作品考察重点制作视频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力于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理解、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发展故事、典型人物深度挖掘,最终呈现出有温度、易传播的效果;调研报告应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思想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

三、参赛要求

(一)参赛资格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在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二)参赛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6月1日至2025年6月1日完成或在研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申报作品和集体申报作品。  

个人申报: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集体申报: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申报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可跨校组队。集体申报团队需综合考虑专业学科、学历层次、特长优势互补等因素组队,集体申报团队成员人数不超过8名,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注意:同个作品只可参与一个赛道。校赛期间1名同学只能负责一个作品,参与作品数目不限。

四、竞赛日程

(一)校赛报名提交作品及评审阶段(2025年3月—4月)

1.从即日起至2025年3月30日为校赛报名提交作品阶段。

2.校赛评审将安排在2025年3—4月,由作品文本初评、PPT答辩复评组成。竞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文本初评,遴选晋级答辩复评的参赛团队,根据文本初评和答辩复评综合成绩确定校赛获奖项目和推报参加区赛的项目。

3.待推报参加区赛项目确定,校团委将视情况于2025年4月组织推报参加区赛项目进行集中培训辅导,并在经费等方面支持相关项目进行后期提升。

(二)区赛阶段(2025年5月—6月)

推选作品参加“挑战杯”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过区赛选拔确定候选国赛项目。

(三)国赛阶段(2025年6月—10月)

推选作品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五、作品报送及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做好参赛动员组织

各学院团总支要高度重视竞赛组织工作,深入发动,积极鼓励师生参赛,要求参赛作品数不少于学院在校生总人数的1%,报送作品中“参赛学生人数占学院全日制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比例”将纳入相关工作评比考核。

(二)加强宣传,营造学术科创氛围

各学院要结合寒假学生参加“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情况及近两年来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做好参赛项目的挖掘、培育工作。同时加强宣传,通过新媒体等媒体平台,提升“挑战杯”竞赛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同时做好从赛事中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和项目的宣传总结工作。

(三)其他要求

1.请各团总支以院为单位于2025年3月30日前将经团总支初审后的推荐项目材料以电子版方式(含盖章后的学院汇总表扫描版及Excel版)发至nmgysxytw@126.com,邮件命名“学院名称-挑战杯申报”的格式命名;项目书采取“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的格式命名。

2.校赛将为获奖个人、集体及优秀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根据各学院组织情况和竞赛成绩,设立优秀组织奖若干。

六、咨询联系

联系人:王艳钢老师               

电话:0471—3975833、13488584221

 

“大挑”校赛筹备组联系人:

周艺凡:18193171983

沈子捷:18352279364

刘  璐:15598039984

刘鑫亮:15598494794

田一彤:13230735557


2025“大挑”校赛信息交流群:

image.png

附件:

image.gif附件1: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

1.1科技发明制作A类、B类申报书

1.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申报书

1.3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申报书

1.4“黑科技”展示活动申报书

1.5红色专项活动申报书

附件2: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学院汇总表.xls


 共青团内蒙古艺术学院委员会

 202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