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风采
那布其,女,1974年6月生,民盟盟员,教授。1999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获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起在内蒙古艺术学院任教至今。主要讲授《蒙古族文学鉴赏》《蒙语入门》《正音》等课程。2009年被评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优秀教师”。
科研方面,曾主持“蒙古族当代艺术评论研究”、“蒙授大学语文教材建设”、“蒙古语标准音在‘大学蒙古语’教学中的推广应用研究”等校级、区级课题。参与论著《蒙古族雅托噶》和《当代草原艺术年谱——艺术理论与评论卷》的编写工作。在《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国蒙古学》等区内重点学术期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十余篇。
包立新,女,1966年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迄今从教36年,先后主讲《汉语》《大学语文》《留学生对外汉语》《蒙语入门》等课程。
科研方面,在《中国蒙古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蒙古学研究》等区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合作完成译著《黑焰》(第二译者)。
奖项方面,在“艺苑情”师生书画影像作品暨人文通识教育成果展(集体项目)中获“内蒙古大学教研成果”三等奖。曾指导学生完成“‘行走的文字’蒙古文字艺术衍生品创意开发推广项目”(双创项目),该项目获中国艺术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二等奖,指导教师获颁“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周羿彤,女,1999年1月生,中共党员,助教。2020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2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内蒙古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大学语文教师,主讲《大学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鉴赏》等课程。
科研方面,主持学术创新项目“图像、小说和戏曲——清代《三国志演义》人物绣像研究”,发表论文《浅析<诗经>中表示马具的词语》《晚清同文书局石印本<三国演义>小说人物绣像对戏曲的接受研究》等。
其丽木格,女,1995年12月生,中共党员,讲师。202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获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主讲《大学语文》课程。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民族文学与文化传播、民族影视研究、民族地区媒介与社会发展。
科研方面,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学术成果包括: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高校学报发表论文1篇,学术会议报告2篇。
冯海霞,女,1983年1月生,中共党员,讲师。2003年9月至2010年7月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获得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2023年6月于内蒙古大学获得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大学语文教师,讲授《大学语文》《文学欣赏》课程。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共4项,校级项目4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专著1部;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1篇论文获得市级文学艺术联合会文艺评论二等奖。获得2024年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获得校级教学技能大赛文科组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校级师德标兵、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