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定位为书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梳理,使学生对隶书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以及隶书的艺术流派分类等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同时,通过讲解和示范分析让学生们熟练掌握各时期不同风格隶书经典作品的临摹技法,为进一步走向创作打好基础。
对于书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不应仅仅停留在与原作临摹相像的层面,还应该有更高的定位和视野。首先,在临摹作品的范围上尽量拓宽眼界。大量的汉代碑刻和清代名家名作是隶书学习的主体部分,篆隶过渡期的简帛隶书也是汉代隶书中的重要部分,清隶中陈鸿寿、伊秉绶、郑簠、金农等亦是隶书经典中的朵朵奇葩,唐代隶书反映了其特有的时代风貌。另外,临摹过程中除了扎扎实实锤炼实临基本功,做到察之必精,拟之酷似。还要深入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石刻与书写的关系、俗体与正体的关系、原章法与变章法的关系、忠实临摹与个人性情表现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笔墨表现能力和基本的理论思辨能力。
美术学院书法学系
指导教师:夏文录
2024年10月
秦嘉苑
八周的隶书临摹学习使我收获颇丰。在这期间,老师帮助我们开拓眼界,带我们领略了从先秦简牍到清代隶书的风采,主要以简牍、汉碑、清代隶书为重点部分进行大量临摹练习。我感受到了隶书古朴典雅、灵动飘逸等多面性,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字形结构空间的处理,线条的绞转,章法的排布,笔画的疏密,枯湿,粗细对比……我们一步步走进字帖,感受古人的智慧,尽可能解决书写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水平。完成高质量的作品一定离不开大量的练习积累,未来还需更加努力。非常感谢夏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郝校冉
为期八周的隶书临摹课程结束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隶书的理解有了新的提升。隶书并不是一味的扁平,它兼有柔美、端庄、豪放、苍劲、开张等多种多样的风格特征,在两个月的学习中,这些不同的风格我都曾尽可能去领略。在老师的教导下,我还明白在写字时要多注意字内空间的把控,体验笔画之间气息的流动感,这些不同的学习成果与感受都让我喜不自胜。同时谢谢老师的悉心传授,我也会继续带着对书法经典的敬畏之心,努力地学习下去。
郭靖
八周的隶书临摹告一段落,我认识到书法学习之路要求古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而篆隶之古当为书风古意之最。在这八周的学习中,夏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丰富且全面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临摹范本,我也能跳出所谓的舒适圈,对隶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也感谢夏老师八周以来的悉心指导,从材料的选择,到笔法,再到整个作品的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都有很大的提升!
李梦
作为五大书体中承上启下的书体,隶书就像是一座“桥”,连接起了古文字和今文字。我们学习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隶书,或典雅庄重,或清劲秀逸,或雄浑奇崛,或直接率意。这段时间极大地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和学术思维,对于细节把握上更为精确,让我在书写每个字的时候都有不同的体会(方圆笔的结合,体势的攲侧,点画的把握),非常感谢这段时间的经历,更加感谢夏老师课前课后的悉心指导。
马文慧
在近期的隶书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我认为读帖和临帖是学习隶书不可或缺的步骤。读帖要求我仔细观察字帖中的字形结构、笔画走势、留白的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再下笔。临帖则在读帖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模仿,逐渐掌握字帖的笔意和神韵。
在学习隶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刚开始练习时,由于对笔画和字形不够熟悉,常常写出的字结构松散不准确,笔画肥软无力。夏老师针对我的这些问题给为我提出诸多方法建议,例如适当提升书写速度注意节奏,减少圆弧线形等,助力我逐步克服这些书写难关。由衷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指导。
杨静怡
经过八周的隶书临摹课程,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夏文录老师的谆谆教导,收获颇丰,内心满是感慨。
通过这门课程,我真正深入了解了隶书的独特魅力。隶书那古朴典雅的笔画形态,或蚕头燕尾,或一波三折,每一笔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让我深深着迷。临摹过程中,我从一开始对笔画的生疏把握,到逐渐能熟练地呈现出隶书的韵味,这个过程虽充满挑战,但也乐趣无穷。
课程结束了,但我对隶书的热爱仍在继续,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日后还会继续临摹学习,努力让自己在隶书的书写上能更上一层楼。
云丹
当代隶书名家张建会先生尝言:隶书于古质之中,也不乏典雅之处。故气象之外,当求以神韵。神韵之所得,在于笔情墨趣之中,和之以空灵,挺之以清刚,彬彬然生发书卷之气,滋润于金石千裂之间,刚柔调和,阴阳互成。
经过八周的学习,在夏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对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隶书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隶书技法方面也收获颇多,笔法也越来越丰富。更加注重书写中的“朴”与“雅”。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用心书写。在墨香中沉淀自我,在横竖撇捺间探寻真谛。
郭苗
在隶书学习的过程中,夏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的隶书。这段时间的学习打破了我对隶书临摹的固有思维,大小字的差距, 大字临摹的线质、结构、章法 、字内空间的的疏密,写字时轻松的节奏以及用笔的丰富性。学习清代的书家临摹碑刻方法……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但是持之以恒的练习是掌握隶书艺术的必由之路。学习需要时间和耐心,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时间,坚持不懈地钻研和创作,使我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李佳祺
夏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八周的隶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见到了不同风格的碑帖,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石门颂》和何绍基临张迁碑,两种不同的风格给我带来的是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使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王夏
通过八周的学习,我对隶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步感受到独属于隶书的美学价值。在临摹《张迁碑》和《张衡灵宪四屏》的过程中,我感受到隶书结构的精妙,隶书的形象也更加鲜活,领悟到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张雨墨
隶书,作为中国古代书法的一种重要书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吸引着我。在临摹隶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隶书的独特魅力以及学习书法艺术的深远意义。
首先,隶书的笔画特点鲜明,线条刚柔相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临摹过程中,我注意到隶书的用笔丰富,起收均有多种方式。
隶书临摹还让我体会到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隶书作为古代书法的种类之一,其风格独特且历史悠久。在临摹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在传承和创新中所付出的努力。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的临摹机会,也激励我在未来的书法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临摹隶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书法艺术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正确握笔、如何控制墨色、如何调整呼吸和心态等。这些技巧和方法不仅提高了我的书法水平,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书法艺术的内涵和精髓。
隶书临摹课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临摹隶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也加深了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探索和创新,为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姚淑彤
在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完成了八周的隶书临摹。在这八周里我懂得了如何写好隶书的方法:先看碑帖,了解每个字的笔画、结构。要注意字的整体布局和笔法,注意笔画之间的衔接和呼应,保证每个字的结构完整。同时也要注意笔画之间的协调与和谐,保持线条和笔画之间的流畅性。临摹时要保持专注和耐心,反复练习,不断优化自己的笔法和结构。同时也要注意练习中的速度和节奏,控制好字体大小和线条粗细之间的平衡。
年妍
隶书,作为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一环,以其独特的笔触和风格,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的享受。在学习隶书技法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隶书技法心得,希望能激发更多人的兴趣,共同探索书法艺术的魅力。隶书的笔法是学习的关键。隶书的笔画粗细不同,有方折、圆转之分,需要掌握正确的笔法才能写出合适的笔画。笔法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
张瑞瑞
隶书是一门古老且深奥的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表达和美学追求。对于我这样一个隶书初学者来说,它不仅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次内心的觉醒和自我表达的探索。隶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马溪悦
经过八周,学习了更多关于书法深奥的内涵,在老师的多次指导下,我更深地了解到了《张迁碑》因清刚、雄强出众,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在空间分割和组合上,线条纵横交接处有虚有实;二是起笔、收笔多用方笔,崚嶒分明;三是用笔多铺毫,线形直且爽劲。这更为我之后的创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打开了更多不一样的视野。学无止境,自身还有许多不足,会一步一个脚印夯实自己的书法基础。
马苓萱
经过了八周的隶书临摹课程,我系统学习了从战国末期的简牍,到汉碑,再到清朝书家赵之谦、金农、何绍基、陈鸿寿等,拓宽了对隶书的学习视野,增添了对书法的热爱与鉴赏能力,受益匪浅。
李晓娜
对于这次隶书临摹课,我有一些感悟和想法。
老师在课堂上亲自临摹示范,给了我很直观的感受。特别是书写示范中锋侧锋,从最基础开始:一点点教会我们露锋和藏锋,怎么调锋、裹锋、回锋以及圆笔和方笔的区别。
通过点画不同写法的解读分析,带我们走进书法经典作品。
在各种书体中,古文字篆隶的学术性最强,也最难得味。从泛览到比较集中的临习,再到日后的个性明晰,并不是一帆风顺和很有理性的。对我来说,还有直觉、反复的体会验证与兴趣甄别、变迁等诸多因素。
总之,学书之路漫漫,吾将继续努力求索!
张雨昕
隶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和美感。通过学习隶书,我学会了如何控制笔画的粗细、书写速度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笔画和结构来增强隶书的艺术效果。隶书的美感在于它的和谐与平衡,无论是笔画还是结构,都需要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状态。
陈天奇
八周隶书临摹,感受颇深。隶书古朴厚重,结构严谨。临摹时需耐心观察每一笔的走势和粗细变化。在练习中,逐渐体会到隶书的独特韵味,使我收获颇丰。
王欣欣
八周的隶书临摹课转瞬即逝,在这段时间里,我走进了一段时代跃迁之旅,从秦代、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再到清代,跨度之广,我体会到了不同时代下隶书的特征和风格,也有了新的收获。我感受到了隶书的动态美和形体美,也对隶书的技法有了新的感悟,也发现了自己在书写上的许多问题,也在每一次的落笔后不断改正。在接下来的新的课程里,我将继续秉持着热爱与坚持,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行。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