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这次湖南湘西的《A/ R/ T考察》课程中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湖南湘西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
一、课程背景与目的
湖南湘西是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民族风情浓郁。我们的写生课程旨在通过实地写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提升我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A/R/T考察”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强调学术储备的重要性,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和原创能力,要求探索艺术独立表达新视觉经验的可能性,探索传统文化资源在未来艺术语境中的可能性。
二、考察及写生过程与体验
①考察与写生地点。我们先后考察了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美术馆、岳麓书院、湖南大学、李自健美术馆、乾州博物馆、湖南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中国书院博物馆等地方。写生地点主要包括边城、乾州古城、凤凰古城、以及德夯矮寨等地,这些地方都各具特色,风景秀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②写生内容与技法。在写生过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捕捉和表现自然景物的形态、色彩和光影变化。同时,我们还注重观察和分析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下的景物变化,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材料及表现手法来呈现湘西景色。
③写生体验。在写生过程中深刻感受湘西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边城的宁静与祥和,乾州古城的雄伟与庄重,凤凰古城的古朴与繁华,以及德夯矮寨的险峻与壮丽,都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三、收获与感悟
①绘画技巧的提升。通过这次写生课程,同学们的绘画技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捕捉和表现自然景物的形态和色彩变化,掌握更多关于构图和光影处理的技巧。
②对湘西的深入了解。通过课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感受湘西人民的热情与淳朴,领略湘西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这些经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这片土地,也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
③团队协作与学习氛围的感悟,《A/ R/ T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和学习氛围的重要性。丰富了以艺术家、研究者、与教师各角色的合作研究经验,慢慢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逐渐勾勒出 a/r/tography 的研究方法论,是生活的探究,是跨领域的实践。A/r/tography 课程中同学们同时以艺术家、研究者 和教学者(artist/researcher/teacher)的身分,或是一个人多重身份或一个社群里包含艺术家、研究者、教师的组合关系,在过程中游移于此三者“中间地带 (in-between spaces)”渐渐混和不同的主体与知识,不断地改变由其所触发的交流与对话,形成多元化的新视野与新观点。
2022级美术学部分蜡染作品
四、未来展望
通过这次湖南湘西的风景写生课程,在未来的学习和创作中,同学们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同时希望有机会再次来到湘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进行艺术考察,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更多关于湘西的美好瞬间和感人故事。
指导老师:李勇
学生作品
张婷婷
这次的写生课程我收获颇丰,让我积累了很多资料图片,为今后的艺术创作了也收集了很多好的素材,这一路游览了不少风景,见识了不少别样的建筑,走进古镇,好像自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也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古城的魅力,这次考察,让我们了解到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提高了我们对艺术的观察力以及自身的审美能力,推动了我们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深切感受湘西文化,让我对绘画的题材有了更广泛的见解,实践结合理论使我真正体会到不一样的文化,我相信这节课程会对我未来的创作之路有莫大的帮助!
《静绘彩境》 50cm×70cm
李佳鑫
本学期我们在湖南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A/R/T写生考察课程,这里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事物。在湘西进行写生时,我眺望远山,用心去观察风景,感受空气的湿度,闻着花草的芬芳,用脚步去丈量脚下的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我将所见、所想记录在纸上,将景色定格在绘本之中。呈现根植于艺术探究的过程之中。通过在湘西进行写生,我创作出了与以往风格不同的艺术作品,并且不断地与人分享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作品得到了提炼。但是这些生活探究的时刻并非最终结果,而是沿途中的经验理解。正是因为这样,我的艺术研究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探究,并不断突破自身的界限。
《古居山色系列》 17.5cm×17.5cm
王蕊
这次湘西写生之旅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收获与启示。它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之美和人文风情,更让我对生活和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心去感受生活、去观察世界、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细节,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艺术创作经验,更让我对未来的绘画充满了期待。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未来的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并且成为我大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和回忆。
《碧荷盈塘》 30cm×40cm
智伟超
湘西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地方,这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和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进行写生课程。通过写生课程,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背景,并且有机会与当地的居民交流互动,为作品增添更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参加湘西写生课程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它不仅能够提升艺术水平,还能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此次写生,不是学校课堂纸上谈兵的说教,而是深入现实的亲身体会。一切的形式和颜色都从大自然当中来。写生就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在画作之中。用画笔和颜料在纸张上描绘出来基于现实却充满着无尽幻想和乐趣的作品。
《彩伞映古巷》 50cm×60cm
曹艺帆
感受到蜡染文化的洗礼,在之后我的作品当中大胆的使用线条的运用,更好的控制手腕的力量,从而达到一种线条之美的作品,蜡染的深重浅现,从而使我对水墨有了一定的帮助,达到一种中国画的意境之美。总之感受到非遗文化对我的影响深远,也把握住此次边城之旅,见证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山禾悦》 25cm×36cm
郝嘉科
在这个美好的秋日,我进行了一次写生之旅。置身于大自然中,阳光洒在身上,微风轻拂脸庞。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每一处都充满着生机与魅力。我用心观察着自然的色彩与形态,用画笔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在写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也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这次写生不仅提升了我的绘画技巧,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期待下一次与自然的邂逅。
《古韵幽径》 57cm×57cm
姚星宇
通过写生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的美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观察能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的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人生的哲理。
《自然》 45cm×54cm
刘宇明
湘西,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它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这片土地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山水之间,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岁月的沉淀。写生时,我尝试用画笔捕捉那些古老的吊脚楼、清澈的溪流和蜿蜒的山路,每一笔都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和热爱。湘西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触动。这次写生之旅,让我对自然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荷塘》 20cm×20cm
李昕阳
通过本次艺术考察,我收获了很多。行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艺术与自然、人文的紧密联系。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描绘,在写生过程中,李勇老师认真的向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对A/R/T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眼界和艺术素养。使我明白创作不单单只在纸笔之上,更多的是去看,去实践。
《湘镇静影》 38cm×60cm
呼布钦
这次写生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有所提升,知道自己的问题,知道怎么让自己的画画生涯走的长久,这是一个我的转折点,外出写生的重要性,多看优秀作品的提高审美把优秀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画上!
《湘西小景》 120cm×30cm
阿拉苏
在湘西写生的日子,宛如一场色彩斑斓的梦。
这里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黑瓦木墙在岁月洗礼下别有韵味。沱江悠悠流淌,承载着古城的故事。我用画笔捕捉每一处光影,那斑驳的墙面、晾晒的衣物、江上的扁舟都是生动的素材。古街中老人慈祥的笑容、孩童纯真的眼眸也融入了画面。与自然和民俗如此亲近,让我懂得艺术源于生活,每一笔都倾注着对湘西的热爱。它的美不仅在景色,更在质朴的风土人情,这段写生经历将成为我艺术之路珍贵的宝藏。
《吊脚楼》 44cm×66cm
张乐弛
在湘西的写生之旅,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山川壮丽,溪流潺潺,每一处景色都如诗如画,让我笔下生辉。深入苗寨,体验淳朴民俗,那些精美银饰、斑斓服饰,以及热情歌舞,都深深印刻在我心中。这次写生不仅锻炼了我的绘画技巧,更让我对湘西有了更深的情感与理解。每一次落笔,都是对这片神奇土地的真挚赞美,我会珍藏这段难忘的经历,并期待再次踏上这片充满灵性的土地。
《吊脚楼》 37.5cm×26cm
周学峰
本次湘西写生考察,让我深入认识到湘西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也认识到了这些文化和艺术背后深厚的文化艺术渊源和内涵。同时还令我获得启发的是,在当今现代社会的发展下,湘西的建筑、民间手工技艺、歌舞等文化艺术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也积极吸收其他优秀的文化艺术,绽放新的魅力。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湘西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珍宝,还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这些古老的文化和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湘西的传统文化艺术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我们可以从湘西的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秀现代艺术作品。
本次写生考察活动使我获得了很大收获,懂得了在认识和学习一种文化艺术现象的同时更要深入了解和认识这种文化艺术现象背后蕴含的社会背景、人文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真正学习和理解其文化艺术精髓,开阔我们的思维眼界,提升我们的文化艺术思维。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坚持对艺术的热爱和独立思考,探索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不盲目学习和模仿他人,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和发展。
《湘西山水》 50cm×50cm
余一满
通过这次写生我深刻的感受到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生动的课堂。在这次湘西写生途中,李老师带领我们走了很多地方,有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还有热闹非凡的凤凰古城还有伟大静默的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也体会到了不同的风俗民情,也体验了苗族蜡染等。这些没见过的风景以及没尝试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创作来说提供了很多灵感。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美景,更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从这些不同的体验和美景中汲取灵感,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山》 200cm×18cm
杨璐瑶
这次写生之旅,不仅让我领略了湘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与丰富。感受到不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也学习和见识到丰富的民族特色,历史文化,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我学会了更加珍惜生活,更加感恩身边的一切。这段美好的记忆,我会一直珍藏在心底,让它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街巷》 85cm40cm
王慧欣
湘西的写生之旅,对我而言,是一次直击心灵的体验。那里的山水之美,如同天然雕琢的艺术品,每一帧都令人心旷神怡,让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在画笔下,我试图捕捉这些瞬间的美好,让它们在画布上永恒。除了自然风光的震撼,湘西的文化底蕴也让我深深着迷。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展现出别样的风采。无论是那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还是那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亦或是那悠扬动听的民族歌曲,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气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里,我更加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湘西的民族风情更是让人陶醉。这次写生考察还让我收获了许多绘画上的启示。我学会了如何更细腻地观察事物,更准确地捕捉情感,更自由地表达自我。总的来说,湘西的写生之旅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让我领略了湘西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魅力,也让我在绘画技艺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期待着未来能够再次踏上这样的旅程,继续探索、学习、成长。
《边城》 40cm×30cm
孟妍宏
写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感受能力,提高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和拓宽我们对美的修养;培养我们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力;深化我们对光和色彩的认识;锻炼我们在实践中的毅志力,学习和借鉴优古代文化,为我们奠定坚实全方位的美学修养和绘画技巧基础。帮助我们有效描绘和记忆物体形象、色彩,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掌握快速作画的方法,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入地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作品设计打下基础。我以风景和女性通过这个中国画创作,作为女性我们不止有感情有美貌,我们更有灵魂有抱负有思想我们可以去做一切做一切想去做的事情。如果任何一个女性,允许她见识过这世界的广大与灿烂,那她绝不会甘于被困在婚姻的枷锁。引发人们对女性独立的思考和共鸣。
我的创作方法是以色代墨,兼水墨水彩之清灵,油彩粉彩之浓郁。兼容西方艺术中的审美意识与表现手法,体会感悟自然中的生机、节奏与诗意,融合中西,尽独创出一种富于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而又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
《古镇悠韵》 46cmx73cm
任斌羽
写生是一种将自然美景转化为艺术的过程,它不仅锻炼了观察力,还提升了绘画技巧。在边城的写生中,我被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人文气息深深吸引。通过画笔,我尝试捕捉光影的变化,记录下那些宁静而又生动的瞬间。每一次户外写生都是一次新的探索,让我更加热爱自然,也更加珍惜每一次与自然对话的机会。
《荷》 58cm×38cm
包雪莲
本次湘西写生考察的目的在于让我们亲身感受湘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拓宽艺术视野,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通过实地观察、写生创作,深入了解湘西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为今后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和灵感。 ART 考察课是一次充满收获与成长的艺术之旅。在这次课程中,我们走访了不同的地方,领略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底蕴。让我们踏入古老的城镇、宁静的乡村和壮观的自然景观,用画笔和心灵去捕捉那些独特的美。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更敏锐地观察光线、色彩和形态的变化,提高了绘画技巧和表现力。同时,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相遇,让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历史遗迹中的古老艺术、民俗风情中的传统工艺,都为我们的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和活力。
回顾这段旅程,我们不仅收获了一幅幅作品,更收获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它将成为我们艺术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创造出更具魅力的艺术作品。
《湘西写生记》 38cm×106cm
王娜
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在绘画过程中,我总局限于自己的思想当中,总觉得自己只适合工整的画面,从而忘记了画画要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应受任何束缚和限制,我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技能和想象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关注艺术,努力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享受艺术。
《岁月静好》 38cm×26.5cm
孙欣洁
这一次写生收获丰富,让我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收集了好的素材。同时加深了对徽派建筑的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和其它人文知识、拓展了我的视野,深化了我对自然、艺术深层了解,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我们不但欣赏到了如此优美的景色,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泪水与欢笑融为一体,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并且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一幕幕乡村的劳作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
《湘西寨子》 100cm×100cm
李夏楠
通过这次写生经历,深刻的体会到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生动的课堂。
2024年9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湘西。在湘西的考察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通过写生创作,深入自然景观中,用手中的画笔真情实感地赞叹美景,表达感情,创作了以湘西风景和人文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作品体现了我们对写生所见所闻的理解和真切感受。这次考察我收获很大,我不能只是用笔墨去模仿,而是要用心去感受、去表达,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绘画技巧,更多的是对生活、对美的认知和理解。也感谢老师对我的专业指导。未来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自然、感受生活,去创作、去表达、去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发现》 26cm×36cm
白艳昕
初到湘西,那独特的韵味便扑面而来,为我的写生之旅开启了一扇满是惊喜的大门。
这里的建筑极具特色,飞檐翘角的吊脚楼依水而建,层层叠叠。我坐在画板前,仔细观察着那木质结构的纹理、岁月侵蚀的痕迹,用画笔努力捕捉每一处细节,从那斑驳的墙面到晾晒在栏杆上的五彩衣物,都成了我画面中生动的元素。
湘西的山水更是如诗如画。翠绿的山峦连绵起伏,山间缭绕的云雾似轻纱般缥缈。我尝试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那山的雄浑与灵动,用水彩晕染出云雾的朦胧感,每一次下笔都像是在与这山水对话,感受着它的宁静与壮阔。
而这里的人们,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质朴的笑容、独特的服饰,以及日常劳作的场景,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把他们融入到作品中,让画面有了温度和故事。
《乡村印象》 58cm×38cm
维乐斯
画笔在纸上轻轻滑动,色彩在纸上慢慢渲染,我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心跳,感受到它的呼吸。
写生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捕捉细节,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和表达。每次完成一幅作品,我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前我可能会为了画出一幅完美的作品而感到焦虑和压力,但现在,我学会了放松心态,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这种心态的转变让我更加热爱绘画,也让我更加享受每一次写生的旅程。
《色速》 60cm×60cm
刘芳溢
写生的意义就在于自然带给我们的鲜活感受与陌生感,刺激我们麻木的神经,促使我们放下经验去解读自然,写生应该是非经验的艺术创作与探索,建立形式的眼光去观察与写生,而非用自然主义的常人之眼去看待与再现自然,由此进入形式的世界,理解绘画语言的意义,逐步形成个人语言面貌。我们画画时习惯于带着某种规则,注意一招一式的出处,忘记了情感的表达,忘却了最初自然带给我们的冲动与感受,最终丧失了艺术经验的原创能力。有些意境只有在当地有了真情实感后才能获得,这是特定的时空、环境与感受和情绪构成的某种审美契机,从而触发了情思的有感而发。有时候一个人找一个凉快点的地方慢慢的,认真地去画,不喜吵闹,不被打扰,山里的生活有惬意,有微风,会碰见喜欢的猫猫狗狗,会吹到不一样的凉风,中途看到一些来集训的学生,突然就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可能这就是成长的感觉吧。
《溯光》 39cm×5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