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特色课程之一,是文化符号传承与艺术符号创新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意识与文化符号、艺术符号打造思维,以及与艺术创新相结合的美术作品创作实践能力。通过田野调查——理论讲解——文化符号的分析与归纳——艺术符号转换实训——艺术创作实践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实训具备文化底蕴的美术作品创作实践能力。该课程中结合运用了传统教学法、翻转式课堂以及A/R/T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与驱动力,发掘学生的艺术创作热忱与表现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地域性文化背景,鼓励学生注重家乡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应用。
在四周的课程期间,同学们创作的状态非常好,同学们认真探索了故乡文化符号,提升了对自我文化的认知,较好的应用了文化符号并独立的完成了美术创作作品。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艺术创作的热忱与探索!同时,请求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指正与批评!
图布其其格
2024.3.22
指导老师:图布其其格
学生作品
╱ 王思佳 ╱
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家乡河北正定古今建筑的交融,当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遇,它们并没有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现代建筑从古代建筑中汲取灵感,借鉴其独特的构造和美学价值,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而古代建筑也在现代建筑的冲击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
古今建筑这种交融,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建筑的精神内涵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共同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与梦想,它们相互交融、相互辉映,共同谱写着人类文明的华丽乐章。
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不断地尝试练习,我学会了很多知识,不断加深了对水墨画的认识。比如如何体现运墨而五色具;在水墨画中也不可缺少关于素描的表现形式;虽然是现代水墨,其中也要体现传统国画的笔触,皴法等。
王思佳《古今》水墨 104*69
╱ 张丽婧 ╱
在《民族民间美术传承》的课程中,我们要从家乡的文化入手,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而且在上课前老师让我们准备调查家乡的文化,我参观了包头博物馆看到了许多青铜的物件,我在自己家乡的博物馆看到了博山炉,它在我的家乡一直默默无闻,这让我感触很深,因为我一直比较喜欢古代的一些物件,知道它在其他地方既精美也很出名,但是它在我家乡的博物馆又那么的平常,一点也不精美,借着这次课程老师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自己所能表达的内容,我想把它画出不一样的感觉,结合了我看到的风景以及建筑组合成自己心中满意的样子,让它在我心中出名。在创作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在构思过程中碰到了构图不行,有想法画出来的草稿像图片,或者运用的素材过多使画面变俗。还有就是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所体现出的感情。在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耗费经历和时间,正是这样才有最终好的作品呈现。
张丽婧《炉》油画 60*90
╱ 张加佩 ╱
我在《民族民间美术传承》这门课前对乌海展开了田野调查,观赏了许多优秀国画作品,生长在黄河边上的我,将自己对绘画的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中国画的形式将“三山环抱一水中流”的家乡景色绘于纸上。运用传统的“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将乌海标志性建筑物和特殊地形特点加以组织和布置,画中结合了多位元代画家的山石技法,并用自己的理解表现出山水纹理。通过创作中国画,它教会了我欣赏自然之美、追求和谐与平衡、培养专注与耐心、感悟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国画是一门具有深奥内涵,且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让我不断探索和成长,并在生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启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画独特的魅力和艺术韵味。
张加佩《墨韵乌海》中国画 四尺
╱ 杜依 ╱
本次创作灵感来自于我的家乡赤峰,来到赤峰这片土地,最期盼看到的就是这座神奇、神秘的山——红山,红山文化因赤峰的红山而得名。这里是一个让无数人向往的地方,是考古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古老的中华文明进程从这里开始,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在这里碰撞交织。课程开始之前,我收集了很多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最终决定将赤峰红山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完成本次创作。
通过《民族民间美术传承》课程,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使我受益匪浅。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认为不完全是技法的提升,还有创作思维及想法表现的提升。也深深的感受到工笔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需戒骄戒躁,不能心急。需要静下心来去慢慢练习,用心琢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价值,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图案和符号都有深刻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去理解和传承下去。
杜依《无忧》工笔 60*80cm
╱ 张思博 ╱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而以油画的方式来表现踩高跷的场景则是一种很有创意和独特的艺术尝试。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踩高跷的独特魅力和节日氛围。在绘画踩高跷的过程中,我选择使用艳丽的色彩来展示出人物的动感和表情。根据传统的踩高跷表演,可以突出表现高跷舞者们身姿挺拔、动作矫健的特点。采用长线条的流畅描绘,以呈现出他们在高跷上的优雅与稳定。同时,在画面中加入一些细节,例如节日气氛、众多观众的欢呼声等元素,让整幅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我会选取一些明亮热烈的色彩,如红色、黄色和金色,以突出节日的喜庆和欢乐。我认为在创作时,最关键的是要捕捉到高跷舞者们的情感和精神状态。无论是他们的自豪、自信还是欢乐,都应该在画面中得以体现,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给观众。
张思博《高跷》油画 60*80
╱ 许宗华 ╱
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舞龙舞狮的动态、气氛特别适合于创作表达欢愉这一感觉。舞龙舞狮是一种具有浓厚民俗色彩和独特艺术表现力的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舞龙舞狮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在创作中通过这段时间的民族民间美术创作,我对民族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家乡四川的舞龙舞狮文化底蕴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未来的创作有了多方向形式发展的帮助,也对艺术感染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在下一次创作中能将这种艺术感染力在画面里面呈现出来。
许宗华 《年味·龙狮》 油画 60*80cm
╱ 常艳 ╱
皮雕艺术是内蒙古本土资源的应用,展示了高超的皮雕镶嵌技艺,表现出具有民族特色高雅的艺术形式,制作难度大。在田野调查民间艺术中我喜欢皮雕的复古颜色,最终我选择用咖啡染色做出皮雕的复古感,再用中国画的方式绘画,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元素构成整个画面。通过本次的课程学习,使我更加认识了解民间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展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在老师的教学下不断学习、发散思维、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再创作绘画中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带了更大的收获。
常艳《匣中花》中国画 70*60
╱ 辛宇 ╱
灵感来源于《典籍里的中国》浩瀚典籍,鲜活解读,古今穿越,对话先贤。意在表达现代与古老的交融。齐鲁大地的青州古城与位于威海著名环海路的火炬八街做背景,古老清雅的古城建筑与色彩缤纷绚丽的现代小街。鲁国人与现代老头的象棋之战,跨时空的友谊。
现代让传统更亲近鲜活,传统让现代更丰富厚重,历史车轮滚流向前,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跨时空对话。
用水彩表达出家乡的历史和家乡的美。现代的记忆正在缓慢形成,无数此刻构成未来回首时的风景,传统亦是古人的桃源,时间的厚重不以其长短为判。传统流入现代,生长于现代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辨其良莠,只有有选择地继承,为传统的发展保驾护航,才能邀当年明月照彻今人。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了解民族民间美术传承结合自己的思想推陈出新,创作思维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辛宇 《时空对话》 水彩 105*76
╱ 杜紫贤 ╱
民族民间美术传承这门课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创作的思维,构思的过程,让我把家乡的沙漠融入绘画构思出我心中的沙漠。这门课能直观而生动的反映出民间的生活态度、理想和现实以及审美趣味,让我了解到了不同地区的特色人文,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一遍遍的画小稿,不断改出自己心中的最佳画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开发了我的创作思维,最后完成自己心中最好的沙漠,同时也树立了民族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杜紫贤 《沙漠》综合材料 60*90
╱ 阿松铭 ╱
通过这四周时间的民族民间美术传承的课程让我对绘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在此期间我们收集了家乡和民族文化的特色,并且在图布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找到了本课程绘画的方向。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价值,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传统美术作品中的图案和符号都有深刻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去理解和传承下去。本次课程也对我今后毕业的创作和日常生活当中的创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让我能在之后的创作之中可以更快的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从而事半功倍。
阿松铭《鄂伦春》丙烯 80*55
╱ 郭宏娟 ╱
我的家乡在包头,包头又称为鹿城,就以鹿作为民族元素进行创作。使用水印木刻也是想与之前的课程进行延续。
这节课程的学习我延续了之前的水印木刻的方法结合民族元素进行创作,在过程中遇到并且学习到了很多新问题,新方法。通过这次的水印,我又对水印木刻有了新的理解。
感谢图布老师在短短四周的时间里尽可能的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技巧和理论,更重要的是从中收获了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和热爱。
创作中使用的版画,不只是一种工艺技巧,更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艺术媒介。我从最初的惊喜到不断的挑战和成长,再到与他人互动和思考艺术的意义,每一个阶段都让我受益匪浅。版画的创作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和探索未知。相信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将是深远和积极的。
郭宏娟 《幽境》水印木刻 60*45
╱ 何心莲 ╱
在构思期间,我想着家乡的风景,美食,民族文化,对自己来说特别的回忆。想到了呼伦贝尔的草原,想到了曾经在草原上看见的马儿,自由的奔驰,好像拥有不羁的灵魂。于是我想创作出一幅人与马好似心灵交流的画,也体现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本节课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进行创作。老师先让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创作主题构思,摒弃外部杂念,深入自己内心。构思的过程有些枯燥无味,但我也努力坚持。第二周构思出九幅不同的构图选择其中最合心意的一张作为自己的创作草稿。之后在按部就班,稳步前行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但是我的作品有许多的不足,希望这次的学习可以给自己积累下经验,期望下次的创作作品不会有遗憾。在此次田野调查中,搜寻了许多关于达斡尔族的文化与习俗,最后加入了一点达斡尔民族的文化元素在我的马儿身上。
何心莲《治愈》 水彩 60*70
╱ 图娜日拉 ╱
蒙古族传统服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为现在的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日常穿着逐渐变少,所以本次课程我选择用蒙古族传统的服饰为题创作我的作品。我想把蒙古族传统服饰和现代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传统蒙古族服饰走进了现代青年人当中,让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在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同时也表现着当代青年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信心。
创意和想象力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包括他们的主题选择、构图、色彩运用以及艺术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表达方式 。创意和想象力使艺术家能够突 破常规, 创造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作品 。包括对绘画材料和工具的熟悉程度,对不 同绘画技巧和风格的掌握, 以及对透视 、光影 、色彩理论等基本原则的了解 。技术 和技能的发展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表达自己, 并创造出高质量的作品 。观察力和 感知能力, 以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 。观察可以帮助他们捕捉到自然界 、人物 、物体等的形态和特征,感知则涉及到对情感 、氛围和意义的理解和表达 。艺术 创作需要时间 、努力和持续的实践 。艺术家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和探索, 不断 地尝试新的创作方式和技巧 。通过坚持和实践, 艺术家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 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 并不断突破自己的创作局限 。
图娜日拉《青年》丙烯 90*60
╱ 路郡帆 ╱
在内蒙古博物院,在草原的辽阔,给予了草原先民以豪情;草原人民的大气,创造了草原文化的开放包容。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迥异于内地的文化。
黄绿釉鹦鹉形提梁陶壶,高20厘米,底径8.9厘米。此壶呈鹦鹉形,鹦鹉立于喇叭形座之上,背部有提梁及注口,鹦鹉嘴为流。构思精巧,表面施绿釉,在嘴和爪施黄釉,表现出制作者的独特用心。全身羽毛刻划细致,造型栩栩如生。此壶为盛储器。壶体采用堆塑、刻画、压印等工艺,为唐代壶具精品。黄绿釉鹦鹉提梁壶构思巧妙,形象逼真,造型活泼生动,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它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工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再现了经济发达、国力雄厚、文化繁荣的盛唐气象。
路郡帆《连霏鹦鹉壶瓶》 水印木刻技法 96*68
╱ 李嘉鑫 ╱
转经筒也被视为一种吉祥物,常用于祈求好运、平安和幸福。在藏族文化中,转经筒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徒们会随身携带或在家中放置转经筒,并经常转动以积累功德, 被它独特的形象所吸引,整个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对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并秉持着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进行传承。我们首先从家乡民族民间文化开始入手,找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符号,最终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了解了许多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见识到了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文物以 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到了传统木刻版画--年画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年画的制作过程:历史背景文化和文化传承的故事。
本次课程是对于民族民间美术的体会传承更是了解过后加以自己的想法推陈出新。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大家的分享我了解到各地的风俗,民间美术与各地的民族民间美术形式,收获颇多。
李嘉鑫 《转经筒》素描 80*50
╱ 陈方圆 ╱
通过考察家乡民间美术我对布老虎有着独特的感情,我想将布老虎元素融入到我的画里面,布老虎承载了妈妈的爱,从小在我的记忆里十分深刻,我运用水墨画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用写意画的方式来表现山西集市的热闹场景,加入了家乡特色用虎头帽的形式来寄托妈妈的爱。
创作就是不断推翻已有的构思不断优化不断重来的过程 ,直到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我通过水墨画的方式来表达在这中间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水墨人物画的基础是对人物结构的认识和掌握。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和揣摩人物的骨骼、肌肉、血肉、神态和气质等因素。只有真正了解了人物的结构特点,才能在画中有所表现和创造。
其次,水墨人物画的重点在于“神似”。所谓“神似”并非单纯地追求外貌相似,更重要的是要在画面中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内核和情感特质。这需要我们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现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在画中体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和魅力。
最后,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也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需要在学习和模仿传统名家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和情感体验,赋予自己的作品更多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以此展现自己的艺术魅力和风采。
总之, 创作需要一定的耐心、毅力和创造力。
陈芳圆 《童年回忆》 水墨画 40*80
╱ 徐麟 ╱
在学习民族民间美术传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统的珍贵性和传承的重要性。我选择的皮影已经是逐渐衰落,皮影上手难度的过大和受众的衰弱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影响力不断变小,然而民族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学习民族民间美术不仅可以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可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想象力。如皮影在以前是实物,是一种表演形式,而现在可以是一种表现的方法,有不少游戏和动画用了此种视角,这种古今的碰撞也激发了我的灵感,这既是表现方式的契合,也是精神内涵的契合,古今不同也相同,即使表面大不相同,但内里依然是如皮影一样受社会和他人影响,多数人们与其说是活自己,不如是活的别人眼里的自己。
徐麟《影》综合材料 60*60
╱ 凌家峰 ╱
提到家乡文化,我便想到了北魏文化,北魏文化是在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王朝后,在中原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它融合了鲜卑族的传统文化和汉族的先进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风格。
艺术方面上,北魏时期的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石刻和壁画艺术是北魏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中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石窟艺术更是展现了北魏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
北魏文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碑刻文字上。在孝文皇帝迁都之前的北魏前期,碑刻文字如《太武皇帝东巡碑》、《大代华岳庙碑》等,其文字隶意浓郁,横画起笔方截,收笔往往有波磔,以燕尾出锋;撇画末端粗重,残留着隶书的波磔;结字多呈扁方或正方。虽然此时楷法已确立,具有楷书笔意的笔形已出现,但还很不成熟,因此被归类为隶楷之间的“新隶体”。
然而,迁都后,由于北方各少数民族汉化速度加快,民族融合加强,南北文化交流频繁,碑刻文字的书风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碑刻逐步摆脱了隶书的束缚,笔画多用方笔,横平竖直,刀刻意味明显。横画向右上方倾斜,转折处多为方折,楷书法则日益丰富、成熟,总的来说,北魏文字特色主要体现在碑刻文字上,其风格经历了由隶到楷的转变,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楷书字体。所以我想以云冈石窟为主题,北魏文字为辅创作,表达对北魏文化的记忆。
凌家峰《北魏遗风》油画80*60
╱ 阿丽莎 ╱
蒙古族习俗是勤劳的牧民为满足其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具有实用与审美价值双重性统一的民族文化与艺术。服务自身、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是其主要的作用。在实用与审美的创造中,逐步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形式,从而在无形中造就了蒙古民族独特的审美模式。
创作灵感来源于我小时候的生活,我的妈妈是一位蒙古袍裁缝师。 妈妈经常在我写作业时候在我的旁边缝蒙古袍的扣子。通过这个灵感我改变了人物场景,想要体现在蒙古包里的母亲为子女缝制蒙古袍的温馨画面。我用了黑白木刻的方法来创作。
通过学习,我对民族民间美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这些艺术形式背后的文 化内涵和历史传承,从而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民族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如剪纸、刺绣、泥塑、年画等,能够丰富我的审美经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了解传统美 术的同时,我会思考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激发创新思维,为现代艺术创作 提供灵感。我意识到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重要性,我会产生一种责任感,希望为 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通过创作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实 践技能。
阿丽莎《母亲》黑白木刻 60*60
╱ 金晚妍 ╱
通过调查,我发现达斡尔族传统的剪纸玩具哈尼卡,传统剪纸玩具的人物头形和圆锥形的人身组合而成,大小可以从几厘米到20多厘米不等,可以站立,形象生动逼真,特色鲜明。
哈尼卡不仅是达斡尔族儿童的喜爱,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美术工艺,被认为是聪慧才智的充分体现。在达斡尔语言里有“眼仁”的意思,据传说,在每个人的眼仁中都有一个小人形,没有“它”人就什么也看不见;我的创作想法是女孩在自己卧室里剪哈尼卡纸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剪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衣服和各式各样精美华丽的头饰,在通过剪纸过程中想象漂亮的哈尼卡变成真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后通过镜子中的影像去想想幻化成了自己变成哈尼卡站在了自己面前,自己剪的喜欢的服饰和头饰也活灵活现的穿在了自己身上,“眼仁”中的“自己”。应用工笔画的技法来将剪纸融入到画面里通过个人想法的创作去让更多人了解民族传统工艺。
《“眼仁”中的“我”》金晚妍 工笔画 65*45
╱ 艳艳 ╱
童年我们都有些难忘的回忆,这次创作我以儿时玩的游戏“老鹰捉小鸡”为主题,又在这个基础上借鉴了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山与苏汉臣《戏婴图》中的孩童,还有明朝关思《白云红树图》中的云,形成了这幅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民间美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造,以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流行的美术,一般具有年代性。
学习本课程我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为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打下了基础。
艳艳 《嬉戏》 工笔画 55*70
╱ 何诗冉╱
在这次田野调查中,懂得了绣花鞋垫是妇女们为自己的亲人亲手纳制的,凭借着原始的、古朴的、丰富的想象力,把对亲人的爱、对老人的祝福、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对亲朋好友的祝愿及对一切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针一线地纳入了这鞋垫之中,这便让我有了创作理念,想通过鞋垫,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选择用水彩的手法来表现,最终将绣花鞋垫作为自己的创作符号,再加入90年代的物品,让情感具像化。在创作过程中,经过反复研究线稿,最终确定最好的一个为创作作品。在加上图布老师的悉心指导,使我的创作之路增添许多动力。
何诗冉《妈妈的绣花盆》水彩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