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龚荆忆、邓垚、任卓三位老师应邀来校开展系列学术活动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6月14日至16日,由内蒙古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柔性引进的高水平专家、著名声乐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龚荆忆副教授和著名声乐艺术指导邓垚老师、任卓老师组成的中国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教学团队应邀在我校举办了三场学术讲座、一场音乐会,并对我校艺术指导教师和声乐专业师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授课与指导,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深入推进。这是我校持续开展多年的柔性引进人才高水平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学院“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6月14日上午,著名声乐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声乐艺术指导教研室主任龚荆忆作了题为“中国声乐作品分析”的学术讲座。
6月15日上午,著名声乐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任卓作了题为“以语言的角度探寻歌剧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学术讲座。
6月16日上午,国家一级演奏员、作曲家、钢琴家、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钢琴艺术指导、硕士研究生导师邓垚作了题为“黄自两首艺术歌曲伴奏分析”的学术讲座。
三场讲座均在内蒙古艺术学院艺术厅举办,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三位老师的讲座既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声乐艺术指导的学科发展规律,又带有理论深度、实践厚度和情感温度,既为今后我校师生对专业作品的艺术呈现与情感表达提供了开拓性、创新性的思路,又陶冶了情操、温润了心灵,促进师生从美育的角度挖掘作品内涵,形成美育实效。
6月14日晚19:30,由龚荆忆、邓垚、任卓三位老师组成的国内最强的中国声乐艺术指导团队和他们的学生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演艺厅合作完成了一场高水平的《中国声乐作品音乐会》,六位中国音乐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演唱了十二首不同风格的中国声乐作品。师生们共同携手,生动演绎了情感丰富、独具审美与艺术想象的声乐作品,完美呈现了协同度高、感染力强的艺术舞台。内蒙古艺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侯守智,内蒙古自治区学校美育教育教学与实践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美育中心主任张卉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敖登、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师占成,我校党总支书记岳旭东、校长布仁白乙、副校长于新洁等领导和众多音乐界人士及艺术院校部分师生共同观看了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指导团队高水平、专业化的示范与引领,将有力地影响和推动我校乃至内蒙古地区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会有力影响和推动内蒙古自治区学校美育工作的高水平开展。
《中国声乐作品音乐会》
《两地曲》
《草原牧歌》
演唱者:兰彪
艺术指导:龚荆忆
《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
《荔枝颂》
演唱者:杜晨涵
艺术指导:龚荆忆
《越调小桃红》
《再看一眼亲人》——选自歌剧《沂蒙山》
演唱者:百嘎利
艺术指导:任卓
《歌》
《另一种发现》——选自歌剧《林徽因》
演唱者:李俊贤
艺术指导:任卓
《骑青马》
《诀别书》
演唱者:张群航
艺术指导:邓垚
《渔翁》
《难活不过人想人》
演唱者:吉天
艺术指导:邓垚
3天时间里,龚荆忆、邓垚、任卓三位老师还分别进行了半天的“一对一”授课和指导,我校艺术指导老师和部分声乐专业师生接受了培训。培训中,三位老师围绕学生演唱中出现的吐字发音、节奏、呼吸、风格把握等方面内容综合展开教学,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供了思路与建议,启发了教学者和演唱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与舞台实践。
此次系列学术活动,是我校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内蒙古艺术学院“美育名师工作室”,促进师资队伍能力水平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更是我校把握时代特征,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校秉持着“提升质量、复兴名校”的理念与初心,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优质生源,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未来,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定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在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的道路上凝心聚力,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