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忠|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之作

发布时间:2025-03-12 15:27:4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之作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生参演《战士·战马》心得体会综述

赵海忠

内蒙古艺术学院院长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图片


01


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师生创演的话剧《战士·战马》,讲述蒙古族青年苏克在中国共产党感召培养下成长为革命骑兵的故事。剧作侧重表现苏克与战马天驹驰骋疆场、浴血奋战,深情演绎战士与战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经历,是一曲英雄赞歌,也是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诗篇,体现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


清朝末年开始,大片草地被出卖开垦,牧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20世纪30年代初,杭盖左旗协理达木丁率众起义。王爷勾结官府,派遣旗军务梅林宾巴率兵镇压,起义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东北。次年建立伪满洲国,把内蒙古东部地区划入。日本势力进入杭盖,拓田开矿,掠夺资源,设立士官学校。杭盖左右两旗合并,宾巴被任命为蒙疆军保安司令。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随即灭亡。国民党力图恢复内蒙古地区封建贵族统治,煽动东蒙地区官僚和王公贵族搞独立。中共中央加强领导,1947年5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48年9月,内蒙古阻击骑兵师奉令奔赴前线,参加辽沈战役黑山阻击战,历时52天,胜利完成任务,65名将士英勇牺牲,为解放全东北做出重要贡献。开国大典礼炮声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队走向国庆阅兵的征途。


作品主人公苏克,是达木丁、斯仁吉玛之子,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骑兵团团长。剧中其他主要人物有:杭盖旗王爷之子额日敦,后为国民党剿匪骑兵副总司令。赞丹庙活佛戈瓦及其妹妹央金玛,杭盖旗女王爷哈伦高娃及其妹妹乌仁高娃,乌仁高娃的女儿奥兰,杭盖旗梅林、国民党剿匪骑兵总司令宾巴。此外还有女王的管家布日瓦、赞丹庙大喇嘛吉布森,乃至日本老师桥本俊、军校校长山田、军校教官竹下,等等。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和人物关系中,伴随着全国和内蒙古人民革命事业,苏克逐步成长觉悟。剧情围绕思想提升、道路选择、民族大义、阶级分野、爱情婚姻等,层层推进,演绎得规整周全又独具特色。


内蒙古艺术学院重视《战士·战马》的创演,在各方面予以支持。2021年8月,《战士·战马》排练完成并举行观摩演出。剧作主题鲜明、阵势宏大、制作讲究,音乐、灯光、舞美、道具风格独特,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战士·战马》入选2022年度全区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计划。2023年入选第八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评“优秀剧目”,代表内蒙古赴深圳南山剧场演出,2020级学生梁博凯荣获“戏剧之星”称号。2024年,作为全区唯一一部艺术作品入选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展演剧目。其间,作为内蒙古艺术学院另一个教育教学品牌《剧场里的思政课》的组成部分,《战士·战马》片段性排练出演。



图片


图片



02

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总体安排和指导下,戏剧影视学院师生全力投入创演。《战士·战马》全部角色均由学生担任。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专业受磨练,思想受教育,经历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参与和提高过程。为了总结经验,了解戏剧影视专业学生排演《战士·战马》的收获,我们拟定问题:你参加了《战士·战马》的排练演出工作,通过该剧的磨练,你在专业方面有哪些体会与提高?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请戏剧影视学院对参演学生进行书面提问。近日,学生交回体会12份、近8千字。答问者覆盖参演《战士·战马》的主要演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现初步梳理如下:


关于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话剧组织的基本形式,即由演员装扮角色。尽管有一些话剧真人入戏,但实质上还是“扮演”,而非生活实录。扮演不仅是话剧的直接现实,而且具有探讨艺术起源的价值。《战士·战马》篇幅长,规制正,是同学们难忘的扮演经历。


苏克的扮演者梁博凯说:回顾四年的大学时光,《战士·战马》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我整个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了我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从大一入校时对表演艺术的懵懂无知,到如今对专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悟,这段历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感悟,对我而言弥足珍贵。


奥兰的扮演者高兴表示:这个角色对我的意义非凡,可以说塑造奥兰这个角色让我对表演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有了许多自己的深切感受。


扮演小额日敦的斛露蕊同学坦言:第一次接触男孩儿的角色,对我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在排练期间我也会观察小孩儿的呼吸以及说话的方式,一遍一遍去模仿他们,去揣摩角色。因为性别的不同,所以男女孩儿之间的性别差异以及坐姿动作方面,说话行为方面对我来说都是挑战,因此我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扮演小天驹的李念航同学说:尽管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在排练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从一开始的无实物走点位,到真正的操控“战马”,对于我们控马师的力量和肢体控制能力是一个挑战。花了一段时间去适应马头的重量,但这仅仅解决了一小部分的问题。指导老师们的观感就代表观众的观感,他们发现并指出战马在舞台上的行动能力较差,四肢僵硬不够灵活不够生动。我和我的搭档就主攻问题所在,开始观察国外一些控马师的控制动画,从而更了解“战马”的运动方式。


扮演阿蒂亚的苏木子同学说:在排练的过程中我首次接触到了超越我本身年龄的角色,作为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我接触这个中年甚至于偏向老年的角色时,很难演绎出角色的灵魂。但是在指导老师和导演的指教之下,我渐渐地加深了对于人物的理解,拓宽了我的戏路。


扮演宾巴的张浩田同学说:我有幸在《战士·战马》初排时就参加,也是我第一次参与如此大规模的舞台剧创作。在初期,塑造角色宾巴时有过很多的质疑和迷茫。也是头一次在舞台上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尝试着用不同的台词处理手法去更生活化地塑造角色。


饰演老天驹的赵雅婷同学说:饰演老天驹需要木偶专业方面的知识,演员需要运用表演知识以及对偶的了解,通过不断练习,达到人偶合一的境界,才能在舞台上有好的呈现效果。老天驹由马头、前腿、后腿三部分组成。我认为马头是马最有灵性的部分,所以我争取了马头这个部分,并下定决心要让老天驹在舞台上“活”起来。

图片


关于协作配合。话剧是综合艺术,也是集体创造。一方面,话剧有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参与。另一方面,舞台呈现必须多人协作,导演与演员、舞美与演员、演员与演员,等等,必须在协作下推进,配合中演绎。


饰演青格尔的李晓龙同学表示:在导演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演员学会如何配合导演,就是更好地理解导演想要的是什么,因为他们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演员不舒服,那么这个时候通过交流,让每个演员清楚自己的目的和任务,对于我们所有人是一门很好的导演课程。大家有时候也会讨论导演的思路和根据,我觉得这个氛围是再好不过。一旦一群人能一条心地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一定会给所有人一个超乎预期的好结果。


小天驹的扮演者李念航同学说:除了导演们,群演们和舞美的同学也帮助了我们很多。每一场的上马和下马,我们都需要两到三个人的帮助,舞美的同学扛下了大部分工作。但在突发状况发生时,许多演员们也会第一时间来关照我们,我更觉得大家是一个大家庭并一起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正式联排,天驹的第一次出场,我能感受到舞台灯打在我的头上,把整个天驹照得好像发光一般,这不得不让我感叹舞美团队和灯光团队的配合,也是他们强大的业务能力让我们可以更加安心地投入到表演当中。


阿蒂亚的扮演者苏木子同学说:在本次排练中,我感受到了大家上下一心,共同为做好一部戏剧而努力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扮演小额日敦的斛露蕊同学说:在演出过程中也少不了大家的团队协作,虽然有时候有插曲,但是总体来说也完成了完美的演出。

图片


关于实践教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艺术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艺术表演本来就偏于实践,能歌善舞会演是艺术类毕业生的基本素质。通过《战士·战马》的创演,同学们深入实践,也对实践有新的认识。


扮演央金玛的金雅茹同学体会到:通过该剧,我也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进剧场后学到了很多剧场规矩,从对灯光,走调度,试麦这一切,让我觉得我就是演员,我得背负起演员的重任,完成好每一场的演出。每次演出完感觉自己和饰演的角色更加融合,以及在专业知识训练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这些是我们课堂之余唯有在实践上所获得宝贵知识及经验。


扮演额日敦的恩克吉亚同学说:在剧中我也从舞美、灯光、音乐以及演员的表演方式等各个方面,见识学习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例如在表演专业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这让我清楚地了解到表演专业书籍当中无法收获的知识财富。


扮演小天驹的李念航表示:非常感谢领导及老师们给我参演机会,让我能在平淡的大学课程中感受到实践给我的宝贵经验,这将是我大学时光中浓墨重彩的一次经历。


饰演青格尔的李晓龙同学表示:进剧场对舞台的把控和认识,话剧表演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其实见到真实的剧场还和书中的有些许差异。


扮演扎萨克王爷的刘晴同学认为:在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当我们踏上舞台彩排、对光、试麦的那一刻,我感觉学到了更多课程以外的知识。这是只有在实战当中才能够收获的。


图片


关于表演技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真看了同学们的回答,感觉他们在表演技巧方面有了切实的体会和提高,其感受活灵活现、清晰鲜明。


奥兰的饰演者高兴同学说:我在塑造角色时,先是按照步骤去走进人物内心,把自己不断地往人物感觉上靠。接着就是通过导演、老师的帮助去不断提升,每日的排练我从未感觉到累过,只有充实和激动。这对于我来说,是在做热爱的事情,也在挑战自己。到了演出的那一天,我抛开了一切,只沉浸在那个时代做奥兰该做的事情。


苏克扮演者梁博凯同学表示:在排练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努力去倾听导演的指导,去理解他所希望呈现的每一个细节与情感。


额日敦扮演者恩克吉亚同学感到:在排练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在完成一部剧,更是在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导演用自己独特的“胡氏群像戏风格”,为我们展示了多样的舞台表现手法。群像戏是一种戏剧作品的表现手法,它通常着重刻画多个角色的形象和命运,展现出丰富多样的人物性格与互动,而非仅仅聚焦于单一主角。


扮演央金玛的金雅茹同学说:起初看央金玛的时候不理解她为什么老哭,觉得她很软弱,为什么不能像奥兰一样参加革命,但后来通过日常排练,以及老师的指引,从她的每句台词中找潜台词,琢磨她的情感,慢慢地开始心疼央金玛,理解她,最后在演出中成为她。


扮演宾巴的张浩田同学体会到:在群像戏方面也有颇多感悟,例如如何用群像来反射角色内心,如何用群像来交代剧情走向等。张浩田同学还注意到:定格是在《战士·战马》中常用到的表现手法。在此之前我对于定格的看法只是用来表达时间停止、落幕等表浅作用。在该剧中导演用很多的定格设计来传达剧中的沉重感、宿命感,更大程度地延伸了观众的情绪。


图片


图片



关于思想认识。一部富含历史容量、社会冲突、人物成长的剧作,演员在影响观众思想情感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教育或者改变。参演《战士·战马》的同学们谈提高、说进步,恰恰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


苏克的扮演者梁博凯同学说得很实在:起初苏克这一角色与我本人的性格恰恰相反,这就使得在塑造人物方面,我需要更大的力度来调整我自己,去融入苏克。苏克作为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少年,他所经历的部落纷争,以及流浪在外,只为给父亲和部落报仇,这展现出他的重情重义、刚正不阿的形象。再到后面经过奥兰、额日敦、央金玛、戈瓦这几个小伙伴的经历,逐渐蜕变成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最后选择了解放中国的伟大事业。这也让我明白了,既然选择了学习戏剧影视表演,那我也会对我的专业负责,认真对待我热爱的事情。苏克更像是一个指路灯,更加坚定我从事戏剧表演的道路。同时这个角色给予我很多的精神力量,慢慢地我也更加像苏克一般。这个角色在我身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子,无论何时,苏克的身影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更像是我对戏剧表演追求的精神支柱,使我不断地学习与前进。感恩苏克,他与我共同地创造塑造了一个人物。


奥兰的扮演者高兴评价角色:她坚韧、有思想、能吃苦,是个开朗积极的女孩子,可同时她也有柔软细腻的一面。在家国大义面前,她决绝地把自己的爱藏起来放在心里,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民族献给了国家。


额日敦的扮演者恩克吉亚同学说:通过导演这样运用群像戏手法,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展现当时历史背景下不同人物的立场、选择和命运,以及各种势力之间的复杂斗争和冲突,使观众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族命运的波澜起伏。同时,也能鲜明地突出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叛国主题的对比。


老天驹的扮演者赵雅婷同学表示:感谢《战士·战马》这个机遇。这次经历就像一场短暂却绚丽的烟花,它让我觉得我不是在浪费生命,而是在为追求有意义的、我所热爱的事物去砥砺奋进!

03

图片

综上所述,内蒙古艺术学院原创话剧《战士·战马》,既是一次正式规范的剧目排演活动,也是一次北疆革命、北疆抗日、北疆民主运动的形象教育课。《战士·战马》有成长的主题和元素,苏克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先锋战士由自发到自觉的成熟过程,给观众以艺术的呈现和深刻的教育。剧作站位高远、制作宏大、勇于创新,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特别是马偶的使用,尽管其构造尚有缺憾,但舞台效果直观、独特,天驹和宝娆,高硕壮大,写实又写意,抽象而具体,与剧情结合,发挥了很好的剧场艺术效能。


《战士·战马》首演以来,共有300余名师生参与,同学们不仅专业上亲自实践、亲自经历,而且有多方面的沉甸甸的收获。置于北疆文化建设大局,《战士·战马》无疑具有弘扬红色文化的鲜明动机,并努力实现舞台展示,是内蒙古艺术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艺术高校参与北疆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今后,内蒙古艺术学院将继续打磨这部剧作,逐步提高表演水平。同时要对全体演职员进行专门历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逐步将其内化为演员的基本认知、观念和素养,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自觉和表演自信。

(转自内蒙古文艺评论)

编辑:张柯

初审:王敏

终审:苗秀林


版权所有:内蒙古艺术学院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101号 学院网站:www.imac.edu.cn

内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