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流合作

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师生一行赴北京参加全国舞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编创方向课程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6-14 23:41:1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图片

     2025年6月11日至13日,由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舞蹈分委会主办,北京舞蹈学院承办的——全国舞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编创方向课程研讨会,于北京舞蹈学院开展。由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斯琴教授带队,舞蹈学院编导系主任娜仁花、科研秘书郑亚楠、研究生教学秘书谢道远及硕士研究生金其木格参会,并由斯琴院长作会中主旨发言。此次会议共分为四项议程,即:课例展示、开幕式、主旨发言、圆桌会议。来自全国近60余所高校,130余位专家学者及高校代表参会。此次会议主旨为深入学习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战略部署,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舞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图片
图片

一、课例展示——整合专业资源平台,呈现多元融合成果

     6月11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三所院校师生共同完成了此次会议的课例展示,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常肖妮老师的《舞蹈剧场创作实践》;中央民族大学——李进老师的《舞蹈创作人才“传创融合”民族民间舞蹈编创》,北京舞蹈学院——张云峰、张晓梅、马南老师的《“学研创演”融合驱动的舞蹈编创人才培养》。三堂课例分别展示了舞蹈专业硕士编创方向研究生培养的跨学科多媒介互动编创,民族民间舞编创课程的元素延展,现当代舞蹈编创的基本功训练以及课堂元素编创的具体实操等内容。三堂课例不仅展示了目前编创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前沿,更依托各院校平台资源呈现出了差异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与会的学者、专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人才培养经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开幕式——坚定学科发展信念,展望学科发展未来

     6月12日上午由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教授主持,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宋慧文研究员;北京舞教指委舞蹈分委会召集人、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教授,进行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致辞。开幕式中许锐教授主要围绕专硕、专博的专业课程建设、舞蹈专业硕士、博士编创方向培养方案等内容,进行了兼具国际视野、紧跟时代步伐,合作共赢理念的人才培养倡议。宋慧文秘书长则主要针对舞蹈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坚定舞蹈学科建设信心与信念,肯定了舞蹈学科舞蹈专业在艺术专业领域中发展的利好方向。邓佑玲教授则着重介绍了舞蹈专业的新版专业学科目录、硕士研究生学位法等文件细节,又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关于舞蹈学科发展的问题思考与解决路径。上述专家的致辞营造了会议现场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为期两天的会议拉开了序幕。

图片
图片

三、主旨发言——专业培养特色鲜明、注重区域优势自成体系

     开幕式结束后,进入到研讨会的主旨发言环节,由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教授主持,来自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舞蹈分委会的召集人、委员,且目前具有专业博士学位招生资格的各学院单位领导、学科带头人进行主旨发言。会议主要围绕目前舞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编创方向的核心课程建设,提出了各院校办学范例的经验。提出了结构化本科、硕士、博士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一贯制、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从舞蹈专业人才到舞蹈艺术家的培养理念。在课程建设上提出了知识体系课程建构、项目制培养、舞蹈知识立方体,舞蹈知识图谱等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并围绕国际视野、创新思维、文化科技思维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强调了本科生为基础、研究生为深化、博士为多元媒介的分层培养,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教学模式与多元媒介相结合的硕士、博士核心课程建设。

图片

    其中,我院舞蹈学院院长斯琴教授,首先介绍了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的专硕的办学历程。其次介绍了从文化认知、元素结构、创新表达入手的三级课程链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再次介绍了“一人一方案”的“双导师”+“三平台”实践体系,打造起以实践导向为纲的精准培养模式。同时,也提出了我院目前课程体系衔接与融合不足师资稳定性与专业性待提升;教学资源沉淀困难等实际问题,并为下一步舞蹈学院未来发展进提出了有效路径与方案,此外还强调了在“传”与“创”中深耕蒙古族舞蹈创新培养的初心。为与会的专家、学者,提供了民族地区舞蹈专业院校专业硕士培养,如何立足编创方向引领舞蹈学科积极发展的有效经验。

图片

四、圆桌会议——经验探讨异彩纷呈,共铸学科发展图景

      6月12日上午,由教指委舞蹈分委会委员田培培教授主持,来自齐齐哈尔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专业院校开设舞蹈专业的院校领导、教师、青年学者,针对各自办学经验、实际培养过程遇到的问题等具体培养现状,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会中田培培教授,根据目前我国的专业硕士、博士培养现状,进行了总结分享:“专博专硕的培养应跳出惯性思维盯视课堂教学,第一步骤应是系统知识的普及,即编导类固定性课程的给予。第二步骤是“文化”思维,这一能力并不是在固定中产生,而是在开放式环境中的浸泡,其目的是明确工作目标,给予学生素材积累。第三步骤应是能力转化,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图片

    会上与会专家针对未来专硕人才培养,倡导组建更多能够丰富人才能力转化的平台,并提出招收何种人才应根据专业方向进行定位,同时应有宏观意识具备国际化视野,向国际前沿人才培养学习靠近的建议。最后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苏娅教授为此次圆桌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建议今后应进行分层、分方向、分专业的课程设置研讨,倡导未来共同构建课程共享机制,为本次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