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我校新华校区排练厅内暖意融融,百余名师生正紧锣密鼓开展《北疆沃野》专场联排,全力备战第十八届 “春华秋实” 全国艺术高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作为全国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此次展演由国家大剧院与全国艺术高校联合主办,我校凭借深厚的民族艺术教学积淀入选,《北疆沃野》专场作为展演的首场演出将于 11 月 4 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与观众见面,集中展现我校艺术育人与文化传承的实践成果。
联排现场: 师生同心 艺暖深秋
为打造高质量专场,我校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核心教学力量,组建 “名家引领 + 师生协同” 的参演团队 —— 安达组合等校内艺术名家领衔,非遗民乐团、潮尔乐团、青年马头琴乐团、乌兰牧骑舞蹈团及 2022 级、2023 级安达班学子共同参与,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专场节目的编排上,我校坚持 “守正创新” 育人理念:既收录《吉祥内蒙古》《伊拉图第一马头琴协奏曲》等我校原创经典,传承草原文化根脉;又融入《江格尔英雄赞》等现代编创曲目,搭配《安代》《萨吾尔登》等非遗舞蹈教学成果,构建 “歌、乐、舞” 三位一体的呈现形式。
联排现场,马头琴以悠扬乐声传递蒙古马精神,呼麦与非遗乐器交织间,蒙古舞的韵律即刻与旋律相融。师生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尽显我校 “以演促学” 的教学特色。

《北疆沃野》专场联排现场。

青年马头琴乐团演奏作品。

锡林郭勒民歌传承班师生联袂演绎作品。
原声呼麦传草原情 搭文化桥
专场音乐总监、导演麦拉苏表示,特别期待本次专场亮相国家大剧院,作为呼麦专业教师,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通过“呼麦”这种草原上流传很久的歌唱方式,让北京的观众能亲耳听到来自内蒙古草原最原始、最真实的声音,感受这片土地的辽阔和生命力。这不只是一场表演,更像是一座桥梁——让不同地方的人通过音乐和艺术,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
希望我们的演出,同时能让大家看到内蒙古艺术学院在保护和创新民族艺术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就像春天开花、秋天结果那样自然实在。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让各民族的心贴得更近,共同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彩与团结。

师生集体排练演唱《牧民歌唱共产党》《鸿雁》等多部经典作品。

安达班学生在联排现场用蒙汉双语演绎作品《孤勇者》。

乌兰牧骑舞蹈团现场联排鄂尔多斯传统舞蹈作品《筷子舞》。
专场执行导演白靖鑫表示,今晚的联排涉及100多位师生,年龄跨度大,最年长的艺术家已近七十高龄。协调如此庞大的团队,事务性沟通确实烦琐,但所有人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无论是资深的老教授,还是年轻的学生,都在高强度排练中毫无怨言,积极配合每一次调整。目前整体框架已基本成型,艺术表现力初具锋芒。后续我们还将进行3~4次精细联排,重点打磨节目衔接与情感表达的细腻度。
我个人最大的期许,就是让这台凝聚着内蒙古艺术学院心血的演出,在国家顶级的艺术舞台上完美绽放。不仅要展现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更要让全国观众看到我们全体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赤诚热爱。这既是一次汇报,更是我们献给这片沃野最深情的礼赞。
此次备战国家大剧院展演,既是我校艺术教学成果的集中检验,更是践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目标的具体行动。未来,我校将持续以艺术实践为载体,为培养担当文化传承使命的时代新人贡献 “内艺力量”。
国家大剧院
“春华秋实”展演
内蒙古艺术学院
专场——
北疆
沃野
现已全面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