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内设机构及职责
    • 现任领导
    • 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 研究生导师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党团工作

    • 党的工作
    • 团学工作
  • 教育教学

    • 本科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美育专栏

    • 美育动态
    • 美育讲堂
  • 评建工作

    • 评建动态
  • 科研创作

    • 获奖成果
    • 学术展览
    • 交流研讨
  • 线上展厅

    • 主题作品
    • 教师作品
    • 研究生作品
    • 本科生作品
  • 校友风采

    • 校友作品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美术学院2023级绘画(油画)1班《风景写生2》课程结课观摩展

发布时间:2025-10-18 15:54:00  作者:美术学院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有话说 | 分享
  • QQ好友
  • QQ空间
  • 微信好友
  • 新浪微博
| 收藏


图片



前言


风景写生从来不是自然的简单复刻,而是画者以眼观物、以心感悟,再经画笔提炼的精神活动,这也是我们将大三油画专业的写生课堂设在此地的初衷。

北疆的九月为这群年轻学子提供了最生动的教材:晨雾中木刻楞房屋的暖黄与白桦林的苍劲形成冷暖碰撞,额尔古纳河畔的光影每小时都在重构色彩关系,中俄交融的人文痕迹则为画面注入了温度。在这一个月里,他们要克服户外环境的多变,在晨光暮色的流转中快速捕捉光色本质,在繁杂景致中学会取舍概括——这正是写生课程的核心价值:将课堂上的色彩理论转化为对自然的即时感知,让笔法技巧服务于内心的真实表达。

翻阅这些作品,能清晰看到他们的成长轨迹:从最初对光影变化的慌乱捕捉,到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观察视角;从技法的刻意运用,到让笔触自然承载情感。作品或许仍带着学生的青涩,却毫无雕琢之气,每一笔都藏着面对旷野时的真诚与敬畏。这种未经打磨的灵气,恰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底色。

如今,这些凝结着汗水与思考的作品通过线上展厅呈现。诚邀各位通过链接步入这场北疆写生之旅,于色彩间读懂自然的教诲,于笔触中看见青年画者的成长。


美术学院油画系

指导教师:文胜

2025年10月



01

指导老师

图片


02

写生小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学生作品

图片



常越


风里夹着草木香,颜料在调色盘上还没揉匀,光影就跑了。蹲在田埂上追着画,笔触糙了、颜色重了,倒比画室里的精致多了。原来好风景不用描,把风的温度、光的碎片直接抹在画布上,就是最鲜活的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樊知霖


在这一次的写生中,让我突破了对“室内临摹”的依赖,真正学会用画笔捕捉自然光影与真实质感,感受大自然的美。

课程中,我重点掌握了两大核心能力:一是通过观察实景,调整色彩明度与纯度,让画面脱离“公式化”,比如在表现午后草地时,不再单一用绿色,而是加入环境色的蓝与黄;二是熟练运用刮刀与厚涂技法,让静物的肌理和风景的层次感更立体。

当然也暴露不足,比如远景物体的虚实处理仍显生硬,笔触不够概括。后续会针对性练习,把写生收获融入日常创作,提升画面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马远


绘忆恩和:在色彩与诗意中邂逅小镇的灵魂,当画笔第一次触碰到恩和小镇的夜色,我便知晓这趟艺术之旅注定不凡。跟着文胜老师来到额尔古纳的恩和,这片边陲小镇的静美在暮色里晕染开独特的韵致。我痴迷于捕捉那蓝紫色夜幕下的层次,电线杆的硬朗线条与木屋屋顶的暖黄灯火形成强烈对比,去观察色彩在光影里的微妙变化,那些粉紫色的花丛在路灯下明明灭灭,像揉碎了的星子落进了人间。我忽然懂了老师说的“平凡处见诗意”,连寻常的停车牌在恩和的语境里,都成了连接艺术与生活的锚点。

文胜老师的指导如春风化雨,他让我们放下对“像”的执念,转而拥抱色彩的情绪表达。在恩和的日子,我不仅学会了用颜料铺陈风景,更学会了以艺术家的眼睛发现日常的不凡——那些木刻楞房屋的肌理、远山在暮色里的剪影、甚至空气里弥漫的草木气息,都成了画布上的灵感。

这幅画于我,是恩和的一封视觉情书,更是老师带我叩开艺术感知之门的见证。往后每当凝望它,恩和的风、色彩的诗,都会在记忆里重新鲜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范秭琪


恩和的风是带着松脂香的,吹到画布上时,连钴蓝的天空都染了几分软意。起初总想着精准复刻木刻楞的暖黄、额尔古纳河的粼光,可蹲在河边调色时才发现,这里的色彩从不是固定的——晨雾里的草坡是蒙着灰调的绿,正午的阳光又把木屋涂成蜜色,连河面上的云影,都在随风慢慢晕开。我不再执着于线条的规整,任由油画棒带着松节油的质感,把木栅栏的斑驳、野花的细碎都揉进画面里。就像小镇的时光,没有急促的节奏,只有马铃声在风中漫散,炊烟在屋顶轻轻蜷曲。离开时看着画纸上的恩和,突然明白:写生不是“画风景”,而是把小镇的呼吸、光影的流动,还有自己此刻的心境,一起装进了色彩里。那些未完全干透的笔触,都是恩和留给我的、带着温度的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芝麟


总以为风景油画是对自然的复刻,直到画笔触碰到画布,才懂得这是一场与光影的对话、与色彩的和解。最初面对空白画布时,我总执着于勾勒每一片树叶的轮廓、每一块岩石的纹理,却画不出旷野间风的流动与晚霞渐变的温柔。老师说“要学会放弃细节的执念,用色块搭建风景的骨架”,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让我开始观察云层厚薄带来的明暗层次,感受不同季节草木的色彩情绪——春日的绿带着鹅黄的娇嫩,秋日的红藏着赭石的厚重,这些在自然中被忽略的细微差别,成了画布上最动人的生命力。当阳光从云层中倾泻而下,瞬间改变了麦田的色调,我慌乱地调和颜料,却发现无法完全捕捉那瞬息的光影。这时才明白,风景油画不是复制眼前之景,而是将眼中的震撼与心中的感动,通过色彩的叠加与笔触的力度定格下来。那些看似“不完美”的笔触,反而成了情绪最真实的表达。

如今再看自己的画作,或许技法仍显生涩,但每一幅都藏着我对自然的全新理解——原来真正的风景,早已从画布延伸到心里,让我学会用更细腻、更温柔的目光,去发现世界的美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杨毅


恩和户外写生让我跳出“画室思维”:不再固守“天空蓝、树叶绿”,而是捕捉当下光影里的色彩变化,比如阴天草木的灰蓝、夕阳下山石的暖橙。笔触也成了情绪表达,画微风麦田用短笔触,画静湖用平涂。更懂取舍,弱化杂景、聚焦主体,哪怕因光线突变留下“不完美”,也藏着自然最鲜活的温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郝敏


为期两周的油画写生课,打破了我对画画的刻板认知——从前在画室对着照片临摹,总执着于线条精准、色彩标准,可当真正站在山野间,才发现自然从没有标准答案。这门课教会我是调色技巧,也是用谦卑的心态观察世界——艺术从不是复刻,而是带着思考与热爱,把眼中的鲜活,变成笔下的独特表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蒙根卓拉


草原写生让我切实体会到油画色彩的“现场逻辑”。户外光线每小时都在变,需快速捕捉草甸从钴蓝绿到赭石黄的色阶过渡,用厚涂堆叠近景草叶的肌理,再以薄涂晕染天际线的朦胧感。这次写生实践打破了原本的作画惯性,让我明白好的风景油画不只是复刻形态,更是用画笔转译风的流动与光的温度,这又是一次的专业成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李屹强


在恩河俄罗斯民族乡的油画风景写生结课之际,心中满是收获与眷恋。

这段时间里,每日与俄式建筑、草原山峦相对,从最初对色彩搭配的生疏,到逐渐能捕捉到木刻楞房屋的质感、远山云雾的层次,技法在实践中不断精进。那些红顶黄墙的建筑,在朝晖夕阴里变幻出不同的色调,让我对光影与色彩的关系有了更深体悟。

与同学们在写生中交流探讨,老师的悉心指导,也让我在艺术思维上有了新的开拓。当最后一笔落下,看着画布上定格的恩河风光,既有对创作过程的回味,也有对这片兼具异域风情与北国野趣土地的不舍。这段写生经历,不仅是技法的提升,更是一次身心与艺术的深度交融,让我在油画风景创作的道路上,踏出了更坚实且充满温度的一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姚丽霞


这次写生,让我深刻体会到自然的妙趣。每一抹色彩、每一处轮廓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呼应,共同编织出草原的生机。我在捕捉马的形态、草原的肌理时,也仿佛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脉搏,懂得了写生不仅是对景物的复刻,更是对自然神韵的捕捉与内心感悟的抒发。当最后一笔落下,画布上的草原与骏马仿佛有了呼吸,而我也在这场与自然的对话中,收获了艺术与心灵的双重滋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米津乐


在恩和的写生,是一次对视觉本质的深刻提炼过程。其价值不在于描绘了“异域风情”,而在于通过对极简地貌、高纯色域及有机人文形态的观察与转化,训练了我们剥离表象、直指画面内在结构与空间逻辑的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姜琪


这次油画写生,我抛开了以前那些复杂的想法。就是老老实实坐在那里,看着眼前的街道与风景。

我试着用大笔调和刮刀,不再抠细节,而是想画出那种开阔的感觉。阳光晒在草地上,我就调暖一些;风吹过树林,颜色就调冷一点。画到后面,手和衣服上都沾满了颜料,但心里特别踏实。

我明白了,画画不用想得太复杂。就是把看到的、感受到的,真诚地画在布上。当笔触跟着眼前的风景走时,画自然就生动起来了。这次写生,让我学会了用更朴实的眼光去画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藤


油画写生对我来说的感悟巨大,我懂得了油画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他可以变动,不只是写实,也可以写意,风景写生最好的一点是锻炼我们的色彩能力,且风景也不是固定的,他非常考验我们的主观能力,要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一副好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春如

此次的写生之旅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恩和油画小镇,这里真的很适合画油画,这里的风景不用刻意构图,随便框一块都是画,辽阔无垠的草原,特有的额尔古纳湿地,标志性的俄式木刻楞建筑,还有很多的羊群马场,这些都是最鲜活的素材,在这里画画内心也会很自在放松,总之这是一次难忘的写生经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杜彦阳


通过历时半个月的油画写生将写生课程和后面的油画创作课程所连接,对油画创作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帮助,继续探寻发展着自己的风格,同时还要注意客观事物的造型问题和主观改造。

图片
图片
图片



梁杰


颜料管里调不出莫日格勒河的晨雾蓝,风却帮我把牛群的蹄声、青草的气息,都吹进了画布里。呼伦贝尔的辽阔,是画笔追不上的鲜活。

图片
图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喜报|我院教师陈明油画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
  • 天津美术学院
  • 四川美术学院
  • 广州美术学院
  • 西安美术学院
  • 鲁迅美术学院
  • 湖北美术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5-2020 Jice90.COM 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云谷大道(云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