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草原-极速》凸版 110x90cm 2018
胡日查
胡日查,蒙古族,1972年生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现为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版画艺委会学术秘书,内蒙古美术馆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2020年《听见草原—聚焦》“版画100—2019年度收藏作品展”
2020年《听见草原—寻》2020内蒙古《一带一路》版画展览
2020年《库伦·庫倫-如风往事》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
2019年 个人荣获内蒙古美术奖铜奖
2019年《听见草原—聚焦》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作品
2019年《听见草原—风之子》第十二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
2018年《 听见草原—远方》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
2017年《听见草原—风语》庆祝内蒙古成立70周年内蒙古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
2017年《听见草原—风之子》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2017年《听见草原—胡杨魂》2017埃里温国际版画双年展
2017年《听见草原—一块红布》第二十二届全国版画展
2017年《听见草原—梦巢》第六届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
2016年《听见草原—天牧》内蒙古第五届写生展优秀奖
2015年《听见草原—听风》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展并被重庆美术馆收藏
2015年《听见草原—惑*或》“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 品展获优秀奖
2015年《听见草原—风声》“版画100---2014年度收藏作品展
2014年《听见草原—风声》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内蒙古美术馆收藏
2014年《听见草原—风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内蒙古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
作品欣赏
《听见草原-聚焦》 凸版 80x80cm 2019
《听见草原-一块红布》 凸版 61x80cm 2016
《听见草原-梦巢》 凸版 80x61cm 2016
《听见草原-梦巢》这幅作品我选用了候鸟鸿雁象征游牧文化,沙蓬草代表见风驶舵的不定意志,在现代文明影响下的蒙古民族在当代社会文化影响下踌躇冲突的心理感受,用火红的色调烘托出挣扎和束缚、冲突与突破、或意志坚定或随波逐流的冲突关系。
《听见草原-风语》 凸版 80x61cm 2017
《巢NO•1》 凸版 80x100cm 2018
《听见草原-寻》 凸版 79x79cm 2015
《听见草原-风声》 凸版 78x78cm 2014
《听见草原-风声》中,我对民族性符号进行提炼,把牧人、鞍马、狗三个典型形象符号运用在版画创作中作为游牧文化精神的再现,简单架构整个画面,在精神上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民族亲切感。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运用单一的冷灰色调将其贯穿,画面色调沉闷,气氛寂静,背景大面积的重色调营造出凝重紧张的氛围,预示著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骏马表情凝重低头沉思、猎狗眼神机灵竖耳聆听、牧人貌似上马远行或歇鞍休息的状态体现出游牧文化进退两难的不安情绪。
《听见草原-有一天》凸版 61x80cm 2016
《库伦•库伦-如风往事》凸版 61x80cm 2020
《听见草原-高压线》凸版 80x61cm 2017
《听见草原-红牛》 凸版 80x61cm 2021
《听见草原-风之子》 凸版 80x61cm 2017
《听见草原-胡杨魂》凸版 61x80cm 2016
《听见草原-鹰唳》凸版 80x61cm 2016
《听见草原-鹰唳》中目光呆滞的母牛和盘旋在灰暗天空中的草原猎鹰俯瞰大地,带有狩猎岩画的硕大鹿石冷漠的矗立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昭示著现时蒙古族游牧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唤起人们对游牧文化的保护意识或在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及社会变迁中,能够互惠并存彼此相互包容的愿望。
《听见草原-天牧》凸版 80x61cm 2015
《听见草原-双黄线》凸版 78x78cm 2015
《听见草原-归途》凸版 80x61cm 2016
《听见草原-一米阳光》凸版 61x80cm 2016
《听见草原--听》凸版 79x79cm 2015
《听见草原-听风》延续了风声的思路,用一匹马形象作为创作主体,它闭眼竖耳转头倾听,天空中有凌乱的古建筑废墟及飘落的羽毛,代表了由于人们的贪婪私欲对共亯资源肆无忌惮的破坏和过度索取,导致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若隐若现甚至即将消逝。画面的外形上运用了圆形加齿轮符号,想宣导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应和谐共存、相互依靠而达到共建家园。
《听见草原-轮回》 凸版 78x80cm 2015 (向左滑动图片)
《听见草原-轮回》中一只瘦小柔弱的小羊羔穿过勒勒车轮轴瞩目前方,身后则是一片黑暗,目光里流露出一丝期许与求助,在轮轴的年轮上加了人类捕杀动物的岩画元素,整幅画构图采用圆形,手法用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相结合来表达阴阳交错时间轮回,给人的内心带来的一种撕裂感,不禁想到下一个轮回又会是谁将经历这样的伤痛,或是人类本身。
图片《逆行者-坚守》 凸版 60x90cm 2021
致趣 | 玩味
——马媛
仔细品读胡日查的作品,感受到他是在表现永恒与秩序,在空间安排与自然景观处理上,都渗透着机智与拙趣,运用和谐知性的均衡构图,让人感受到艺术构成形态的无穷奥妙。他寓情感于理性之中,将人与自然和谐构成,色彩与造型梦幻结合,在奇妙的境界中展示现实与非现实的状态,画面充实着内在精神的人文品质,彰显了他蒙古族强大的内心世界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他在具象绘画中浸润着抽象元素和装饰语言,在严谨的造型中蕴涵着浪漫的形式意味。他以新颖独特的图式语言诠释了当代画家学者的致趣和玩味。画面中强调线条、明暗和色彩所构成的和谐关系,发挥线的效用来增强面的外在形式,利用自然形态所构成的光影因素来表现明暗对比,突出光影投射所产生的明与暗的交织,促使线面碰撞所产生的形体最终能聚合在一起。看他的画,过瘾而轻松,他把艰辛的实践探索都留在过程中,留给观者的永远是一次邂逅,一片潇洒,一份心意!
2021年6月
自述:
蒙古族游牧文化历史久远,从生产劳作到民俗民风,从自然生态到历史传承,都表现出了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认为天地、山川皆有神灵,具有包容、多变、动态等特性,并在生存过往中有充分体现。十三世纪以来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蒙古民族继承和发扬了游牧文化的传统习俗的同时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游牧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蒙古民族的生存管道是游牧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式一样,游牧文化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改变。近现代以来,已经由游牧生活向城市化的定居或边缘生活方式转变,游牧文化与工业文明、商业文化相碰撞、融合,发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蒙古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也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传统习俗离我们渐行渐远。这意味著游牧文化特征淡化的同时也代表著草原民族与草原剥离的开始。
我一直在追求作品的思想性,探求内在精神层面的阐释。我们所见到的不一定是真,我们所看到的不一定是实,但我们用心去感悟到的一定是真实的。囙此我的《听见草原》系列版画创作中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基于当下草原生态危机问题,用孤独的、压抑的、无奈的、寂静的独白结合现实主义手法酝酿出后工业时代的冰冷高傲态度下即将被遗弃的游牧文明的不安情绪和伤感,呼吁人们深藏于心底的那一份良知。
遊牧文化在與中原文化的融合過程中,慢慢被中原文化所同化,現代人們追求奢華的生活態度離傳統文明漸行漸遠,看得見千瘡百孔的草原現狀,卻聽不見它的呻吟。
——《聽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