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论坛在我院举行
7月29日下午,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2016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论坛在我院艺术厅隆重举行,来自中国舞蹈家协会、海峡两岸7所高校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舞蹈家协会主席、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赵林平教授主持,共有九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
著名舞蹈家和舞蹈教育家、中国舞蹈家协会顾问、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特聘教授85岁高龄的斯琴塔日哈老师做了开场主题发言,斯琴老师指出: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活动第一次在内蒙古举办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大好事儿,将会给内蒙古民族舞蹈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意义深远,并预祝交流活动圆满成功,然后对内蒙古的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舞蹈家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舞蹈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舞蹈史论学者罗斌老师从民族舞蹈的本真性与传承、民族舞蹈教育的意义、民族舞蹈创作的目的这三个方面谈起,阐释了自己对民族舞蹈教育与创作的理解与认识。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研究员、博导冯双白老师以女子群舞《中国妈妈》为案例,指出其以“母爱”为主题展开,没有高难度技巧炫耀,没有华丽外表的铺展,只以悲愤的战争苦难体验和简单的劳动动作,构成了舞蹈作品的“动机”,推演出了感人至深的艺术境界,从而得出的几点启发:1、人性的力量,是教育的根本力量。2、人性的力量,是舞蹈教育的“原点”。3、人性的力量,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支点。4、高等艺术院校舞蹈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性的力量。
在论坛交流会上,各位专家学者都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受做了主题发言,有台湾艺术大学舞蹈学系教授、艺术指导王广生老师的《台湾舞蹈艺术的开拓与传承》;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研究员、台东大学美术产业学系兼任助理教授林建成老师的《歌舞青春:部落、学校与博物馆连接案例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副教授张荪老师的《肢体语言的陌生感》;台湾体育运动大学舞蹈学系副教授潘莉君老师的《节庆艺术的提炼与转化—以客家乐舞<灶>的创作为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道日娜老师的《蒙古族舞蹈概述》;首都师范大学青少年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于大雪老师的《讲台、舞台、平台—探索青少年艺术教育的立体空间》。
最后冯双白主席以诙谐幽默又发人深思的语言对此次论坛做了总结,2016海峡两岸青少年舞蹈交流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