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于平教授举办《民族情怀...
-
7月16日下午,2016第二届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蒙、维、藏、朝)舞蹈课程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之名家论坛在我院艺术厅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特邀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于平教授所做题为《民族情怀与国家视野—“在地化”与公约数之间的民族舞教学》的学术讲座。来自全国院校近百名师生聆听了讲座。讲座由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刘炼主持。
于平教授从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蒙维藏朝)舞蹈课程展示与研讨的意义和影响、民族情怀与国家宏观视野、艺术“制式化”教育、 “分众化”教育和“在地化”教育等五个方面展开。他认为,应当正确把握“区域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格局的关系。因为中华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文化视野,是我们传扬和建构民族文化情怀的一个基本参照。于平教授还从当下艺术“制式化”角度,用“分众化”和“在地化”这一概念,剖析了区域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基本现状。
不同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历史舞蹈传承的特殊性和舞蹈教育的特殊性。于平教授认为:“分众化”课程设置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蒙维藏朝)舞蹈课程展示和研讨,就是“在地化”的研究,它不同于“制式化教育”。 于平教授把这种“在地化”教育的区域联动,形象地称为“抱团取暖”和“协同创新”。他指出:“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展示与研讨,搭建的是一个互激互利、互促互进的平台,这个平台寻求的共识,或者说趋近的“公约”,实质上是“在地化”而不是另一种“制式化”。
于平教授长期从事舞蹈教育、研究及文化管理工作,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舞台艺术创作经验。他的讲座高屋建瓴而又不缺乏现实性,让在座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于平教授还与在座的师生展开互动,回答了代表们和师生提出的有关教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于平,曾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司长、文化科技司司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
先后受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舞蹈学院硕士生导师。受聘为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
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舞蹈历史及理论、艺术创作与发展、文化批评与管理等,主要专著有《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舞台演艺综论》《艺术学的文化视野》等。发表论文数百篇,主要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杂志。
左图: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于平教授做专题讲座;右图: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