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集体备课会】红色观影集正气 案例教学进行时
11月1日下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新华校区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举行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夏志刚,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何奥龙,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集体备课会,集体备课会由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姜南主持。
本次集体备课会上共有三项议程。一是对上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二是红色观影,观看内容是《理想照耀中国》;三是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案例教学法”进行研讨。与会教师积极发言,会议气氛热烈。
白振东: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大学生是新时代最为活跃的群体,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建设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激发课程活力。要在教学过程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进行多样化探索。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自身应该提升艺术修养,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刘玥:大学生处在关键的“拔节孕穗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案例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发布课堂讨论等学习任务。学生积极参与,开展讨论、展开互动、引发思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还应及时了解新闻动态,选取学生关注的,与课程相关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增强教学磁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袁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内蒙古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艺作品,打造立体化、沉浸式的案例教学体系,将内蒙古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内蒙古地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和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学院教学督导组王欣欣同志作了点评,她讲到案例教学非常生动而具体,尤其结合艺术专业特色,选取与艺术专业相关案例更易于为我校学生接受,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何奥龙同志在点评中指出:大学生思维活跃,在实际授课中,思政课教师既要讲出思政课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学理性,也要根据学生专业情况做好教学的“三贴近”,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作为网生代,学生受互联网影响甚深,必须把好意识形态关,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