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培养 > 科普基地

2020-2024科普活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09 21:00:5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0-2024科普活动工作总结

 

内蒙古自治区多媒体数字艺术科普示范基地”依托内蒙古艺术学院建设管理,2021年2月经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获批为“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内科发政字[2021]2号)。

科普基地建设之初由内蒙古艺术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建立并管理,2024年学校机构改革后划归艺术与科技学院建设管理。科普基地位于艺术学院云谷校区,是依托内蒙古艺术学院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媒体演艺与虚拟仿真综合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进行建设,建设投资 760 万元,用房 770 平方米。基地承担科普任务的实验室包括三维动作捕捉实验室、三维造型实验室、数字图像实验室、融媒体虚拟演播实验室、融媒体编播实验室、3D 放映厅、虚拟现实机房、虚拟现实实验室等八个实验室。

科普基地建设有完备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保障了科普活动的顺利进行。

科普基地充分利用学校专业教学资源。科普活动中积极安排教师、学生参与活动,不仅形成了完备的科普团队,也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实习实践条件,培养、锻炼了学生们专业能力。

科普基地主题是“为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多媒体数字艺术科普服务活动。为了繁荣自治区北疆文化建设,推广普及现代科技与艺术,科普基地筹划并实施了科普下乡公益活动,将现代科技与艺术向广大基层(农村牧区)地区小学生进行展示、科普教育

2021年、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科普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2023年,基地在清水河县城关镇第一小学开展了主题科普活动(见附件)。科普活动在学校活动中心举行,全校师生1-6年级1400余名同学参与了科普活动。科普活动包括VR(虚拟现实)体验AR(增强现实)体验3D电影放映,360°全景视频,影视拍摄与合成体验、无人机航拍体验等内容。同时开展科普宣传、知识讲座、有奖互动等现场活动。

此前(2017 年至 2019 年“让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主题公益科普下乡”活动每年固定开展,活动为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带去了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体验科普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艺术与科技的神奇效果,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科学素养,激发了对艺术、科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推动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今后,科普基地计划这项科普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在服务贫农牧区中小学生的同时进一步与科技企业、群艺单位、社会机构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让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 主题科普活动,探索和创新艺术院校开展科技活动的新模式,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 

内蒙古艺术学院

20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