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润 古韵新声"——我校举办贾莉副教授学生诗词作品音乐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美育浸润行动。我校声乐教学部于4月22日18:30,举办"美育浸润 古韵新声”——贾莉副教授学生诗词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以中华传统诗词为经纬,以声乐艺术为纽带,通过15首经典诗词作品的演绎,展现了新时代美育浸润工程的实践成果。我校校领导、部分教学部主任及声乐部全体师生观看了音乐会。




三位一体 美誉深耕:构建美育育人体系
本次音乐会是我校构建美育育人体系的重要实践。通过将诗词经典研习、声乐技法训练、舞台艺术实践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力,更在诗词韵律中深化了中华文化认同。教学部将继续推进"课程+展演+研究"三维一体的美育浸润模式,让传统艺术在当代校园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学目标,助力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



古今对话 诗意传情:声乐技法与诗词意境的交融
音乐会以"时空对话"为艺术构思,将《阳关三叠》《长相思》《念奴娇·赤壁怀古》《枫桥夜泊》《幽兰操》等经典诗词谱写的诗词作品,与现代声乐技法有机融合。8名声乐专业学生在贾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创新运用"虚实声转换"与"吟诵式咬字"技法,在《枫桥夜泊》中通过气声营造月落乌啼的意境,在《幽兰操》中以顿挫节奏展现君子风骨。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时,通过声腔的收放对比,展现出苏轼对历史兴亡的哲思与自我宽慰的胸襟,将诗词融入演唱转化为跨越时空的艺术共鸣。

文化铸魂 浸润有声:传承使命与艺术担当
作为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学生们在演绎中深刻感悟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今后,声乐教学部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艺术教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