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名家讲座丨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派琵琶第四代传人郝贻凡教授应邀到我校讲学(之二)

发布时间:2024-10-21 09:36:0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4年10月17日上午,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派琵琶第四代传人郝贻凡教授在艺术厅为全校师生带来了题为《专业学生在附中阶段如何处理技术与艺术关系》的讲座。我校校长布仁白乙主持了讲座并为郝贻凡教授颁发了聘书,民乐教研室全体师生及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部分师生聆听讲座。   

郝贻凡教授(右一),我校校长布仁白乙(左一)

讲座中,郝贻凡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讲述了自己与汪派的结缘和自身艺术追求,重点讲授了“教学重心”“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严格训练与个性化指导”“重视传统与现代结合”“青春期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等话题。她强调,附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基础的关键时期,包括理论知识、视唱练耳以及对音乐本质的理解都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个阶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至关重要,学生通过积极适应并与老师密切合作,可以取得显著进步。在此期间要有效地规划日常及年度学习目标。中央音乐学院的经验显示,每两节课需要配以十四节课时的练习时间,休息日则应保证至少六小时的练习时间。针对琵琶专业这门高难度技术学科,郝教授特别提到了严格的训练要求。同时,她也强调了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注重个人品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用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讲到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时,郝教授回忆起90年代担任学科主任时,由于观察到学生视奏能力较弱而创立少年民族乐团的故事,这个举措最终培育出多位现今活跃于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才俊。她强调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细致地发现并解决学生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是传递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她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坚定信念,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琵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详实,不仅加深了师生们对琵琶技术与艺术之间关系的认识,也激发了大家对琵琶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内蒙古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将继续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每一位学子实现自我超越。

1972年郝贻凡教授与自己的恩师—汪派琵琶第三代传人李光祖先生初识,开启自己艺术人生之门。在数十年的努力过程中获得了各种奖项、曾作为文化部第一人首次出访中国台湾开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参与复原《弦索十三套》演出、举办专业音乐会等,这些不断的艺术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2001年继承了代表汪派衣钵传承的“张伯年琵琶”之时,更加强化了自己作为传人的责任感,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融入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扬汪派艺术精神,郝贻凡教授连续数年举办汪派师门音乐会、组织、参与出版《汪派李廷松演奏谱》《汪派演奏谱》、坚持十年创办公平、公正、公开的“青乐杯”琵琶比赛。她始终秉持“纯”“真”“淡”即保持内心的纯洁、为人处世的真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的艺术哲学。这些经历和理念共同构成了一个艺术家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模仿到创新的成长轨迹,不仅展示了个人技艺的提升,更体现了一种深刻的生活态度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内蒙古艺术学院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101号
邮编:010010